惠东海龟保护区:创新保护让“最后的产床”焕发新生
惠东海龟保护区:创新保护让“最后的产床”焕发新生
2024年9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在开展海湾精细化调查中,首次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厦门文昌鱼。这一发现不仅体现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更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信心。
中国唯一的海龟产卵地
惠东海龟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惠东县港口镇大星山西南侧,面积约0.35平方公里。这里三面环山,南濒南海,形成一个十分僻静和隐蔽的环境。每年5-8月,大批海龟会来到这里产卵,因此得名“海龟湾”。
作为我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这里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使命。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绿海龟,同时还有玳瑁、螺龟、太平洋丽龟和棱皮龟等其他4种海龟。这些海龟从几个月到近百岁不等,最小的仅有40克,最大的则有400多斤。
创新保护措施打造生态乐园
为了给海龟创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保护区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保护措施。
构建全体系海龟回游廊道:通过科学规划和生态修复,为海龟提供安全的迁徙通道,确保它们能够顺利返回出生地产卵。
控制光污染:夜间灯光会干扰海龟幼体的定向能力,导致它们无法正确爬向大海。为此,保护区严格控制夜间照明,减少对海龟的干扰。
治理海洋垃圾:海洋垃圾是海龟生存的一大威胁。保护区定期组织清理行动,保持沙滩和海域的清洁。
建立海龟救助中心:2019年1月,保护区启用了一个仿生态的海龟驯养中心,集科研、救护和科普教育于一体。这里不仅为受伤海龟提供专业治疗,还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
保护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挑战
经过持续努力,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仅海龟数量有所增加,孵化率也显著提升。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成为了厦门文昌鱼的新栖息地,充分证明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优越性。
然而,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海洋污染、非法猎捕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仍在威胁着海龟的生存。2023年7月,崇阳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就查获了一起非法收购玳瑁标本的案件,涉案价值高达16万元。这起案件再次敲响了保护海龟的警钟。
生态教育与科研并重
保护区深知,生态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他们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展览、讲座和互动体验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海龟保护的认识。
同时,保护区还建立了科研基地,推进生态旅游和环境监测工作。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全球海龟保护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
惠东海龟保护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科学保护、持续努力,就一定能让这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