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大推出“可进化游戏引擎”!大模型加持代码自动成长,虚拟世界演化无需预设
上交大推出“可进化游戏引擎”!大模型加持代码自动成长,虚拟世界演化无需预设
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联合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可进化游戏引擎"(Delta-Engine)的新技术,该引擎能够通过大模型自动生成新的代码,使虚拟世界中的角色能够根据玩家的意愿进行进化。研究团队以宝可梦为主题,开发了一款名为Delta-Pokémon的概念游戏,展示了这项技术在游戏开发领域的潜在应用。
Delta-Engine:让NPC拥有"失控玩家"般的进化能力
研究团队以电影《失控玩家》中的主人公 "Guy"为例,说明了他们希望在游戏中实现NPC在线进化的目标。在传统游戏中,NPC的行为和能力都是预设好的,无法根据玩家的互动进行动态调整。而Delta-Engine通过结合大模型和传统游戏引擎,实现了这一目标。
Delta-Engine由两个主要组件构成:
- 基座引擎(Base Engine):这是虚拟世界的基础架构,负责处理静态内容。
- 代理模型(Neural Proxy):这是一个神经网络,作为基座引擎的扩展层,负责处理动态内容。当接收到特定输入时,代理模型可以在基座引擎的基础上生成新的代码。
研究团队选择大语言模型作为代理模型的基础,因为大语言模型能够支持多种类型的输入,如文本、图像和脚本语言,这有利于虚拟世界的构建。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种名为"增量预测"的高效扩展方式,让代理模型能够预测基座引擎上的新增内容。
Delta-Pokémon:打造专属的可进化宝可梦
基于Delta-Engine,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Delta-Pokémon的概念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创建一只完全属于自己的宝可梦,从最初的白板状态开始,通过不断的对战和进化,学习新的能力和特性。玩家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输入,任意编写新的属性、特性和技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定制。
研究人员将这种游戏模式称为"开放角色扮演游戏"(ORPG),每一名玩家的游戏体验都将独一无二。在Delta-Pokémon中,每个创建的角色都对应着一个独立的Delta-Engine实例。玩家的输入会被转换成角色剧本,Delta-Engine则根据剧本生成相应的角色代码。随着角色的进化,引擎也会随之扩展。
以一只名为路卡利欧的宝可梦为例,其初始剧本定义了物种、属性、特性以及招式等信息。Delta-Engine会根据这些信息生成相应的代码实现。当玩家希望角色学习新招式时,只需输入相关描述,Delta-Engine就会在现有代码基础上进行增量预测,添加新的类方法来实现新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玩家可以创造完全原创的特性或招式,如胜利之心这一不属于官方设定的特性,体现了ORPG模式下玩家的创作自由度。
Delta-Pokémon的开发挑战与解决方案
由于Delta-Engine引入了代理模型,其开发过程需要大量训练数据。研究团队面临两个主要挑战:数据的新颖性和有趣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采用了以下策略:
- 原型启发式设计:在提示中引入实体描述(原型),帮助大语言模型进行联想。例如,以霸王龙为原型设计新的宝可梦。
- 有趣性标签系统:设计了一个包含近50种有趣性标签的系统,用于评估和过滤训练数据,确保数据的趣味性。
- 人机协同设计:采用人类和大语言模型协同设计的管线,以确保数据的新颖性、有趣性和正确性。
研究团队还设计了三种评估标准:
- 常规评估:评估引擎的正确性和执行率,使用简单和困难两个测试集。
- 增量评估:评估引擎性能随内容量增长的变化,发现大约10次进化后性能开始下滑。
- 对抗评估:评估引擎应对非常规输入的能力,重点关注执行率。
这项研究展示了AI在游戏开发领域的巨大潜力,为未来的虚拟世界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