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秋古都郑韩故城:出土莲鹤方壶的千年遗址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24: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秋古都郑韩故城:出土莲鹤方壶的千年遗址

河南省新郑市,这座位于中原腹地的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相继在此建都,历时539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不仅曾3次获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更被列入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17年12月,郑韩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成为研究东周历史的重要窗口。

01

城垣逶迤,见证千年沧桑

自郑州市区南行一小时,见土城墙临河而筑,便到了郑韩故城遗址。眼前的城墙用夯土筑成,透过城墙剖面,可见道道夯层。公元前769年,郑国将国都从陕西棫林迁到溱洧之滨。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后,也将都城迁至此地。至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郑韩故城作为国都历时539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从空中俯瞰,黄水河(古溱水)和双洎河(古洧水)在城外交汇,状如牛角,因此郑韩故城又被称作“四十五里牛角城”。故城城墙周长约20公里,高约10米,城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北城墙和东城墙保存较好,南城墙呈断续状,西城墙仅存少许地下墙基。“这里的土,每一寸都有历史。虽经千年风雨侵袭,故城城墙最高处达18米,最宽处60多米。”

02

考古发现,揭示古城布局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考古翻开新篇章。196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郑设立工作站。次年5月,郑韩故城发掘正式拉开序幕。60年的考古发掘,厘清了郑韩故城的城址范围、城墙走向等,城内布局和功能分区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其中,郑国祭祀遗址、胡庄韩王陵、郑韩故城北城门和郑国车马坑三号坑的发掘分别获评1997年、2008年和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郑韩故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一道长约3480米的南北走向隔墙,将郑韩故城一分为二。据介绍,西城区主要为贵族居住区,有宫殿遗址、韩国宗庙遗址等;东城区为居民、军队生活区和手工业区,有郑国大型社稷遗址和宗庙遗址、郑国贵族墓地遗址,铸铜、铸铁、制玉、制骨等各类手工作坊遗址。城外近郊区域还有11处29座韩国王室陵墓。

03

珍贵文物,展现郑风韩韵

走进新郑市博物馆一层展厅,一件莲鹤方壶仿制品引人注目。1923年,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一对莲鹤方壶,是当时发现的上百件“新郑彝器”中最耀眼的珍品,被郭沫若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器,乃时代精神之象征”。如今,这对方壶分别藏于河南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内陈列的青铜九鼎八簋造型端庄,纹饰华丽,组合有序。周代“藏礼于器”,鼎作为礼器,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所用数量依身份递减。郑韩故城墓葬中多次发现九鼎八簋,反映了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僭越礼制的情况。

04

文化传承,打造城市名片

《诗经》有“郑风”21篇,多以爱情为主题,生动感人。新郑市在郑韩故城东城墙遗址旁建成以《诗经·郑风》为主题的城市公园。漫步园内,河桥路相连,林水亭相映。市民、游客散步休憩之余,还能在此欣赏郑国风情舞蹈表演和古乐演奏。

近年来,集保护、研学、游憩、文娱和生态涵养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序推进。郑韩故城遗址保护利用科科长时伟超介绍,新郑文物部门招募业余保护员30多人,协助看护故城城墙、遗址点、墓葬等重点保护区,并将33处城墙文物保护纳入城市规划,让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