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帝国威胁,罗马如何从蕞尔小邦崛起为地中海霸主
避开帝国威胁,罗马如何从蕞尔小邦崛起为地中海霸主
如果要问古往今来最成功的城市是哪座,答案恐怕非罗马莫属。从一个小小的城邦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罗马的成功之路令人瞩目。本文将从地理优势的角度,深入分析罗马崛起的关键因素,探讨为什么是罗马能够达到如此辉煌的成就。
罗马不仅仅是一座城,它也是一个帝国;它不仅影响了一片广大的空间,它也在时间长河里始终存在;它不仅在古代举足轻重,它对现代也在发挥作用。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罗马?它有什么独特之处?如果历史倒流,有没有可能有其他城市能够取代罗马,达到罗马的辉煌,比如伊达拉里亚人的诸城邦、萨宾人的诸城邦,它们可都比罗马建城要早得多?罗马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城邦发展成地中海霸主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自从了解罗马之后一直让人思考。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或者说你现在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了?
罗马的历史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因为罗马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创业史。中国的历史是朝代更迭、循环往复的复兴史,不仅宋元明清这些朝代是如此,就连上古历史也一样。司马迁在《史记》的一开篇就写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从历史的一开始就是这样了。天下的观念始终贯穿在中国的历史中,从来都是从一个很大的格局来看待历史。而罗马的历史则不同,它是有起点的,也是有终点的,它的崛起可以给人启发,它的衰落可以给人警示。
当然,罗马作为一个城邦,它的崛起是有很多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今天,先来说地理因素。网络上有“地理决定论”的说法,同样认为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城邦乃至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但同样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认为罗马的崛起地理优势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不仅仅如此。
对于想要建立一座城市的人们来说,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也就是要靠近一条河流,因为河流可以提供生活饮用水和灌溉农田的水。罗马人很幸运,他们找到了亚平宁半岛上最重要的几条河流之一的台伯河。
在地中海沿岸,对于为新城选址的人们来说,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以后,还面临着发展的两难问题,是把城建在海边,还是把城建在深山里。把城建在海边,就方便发展贸易,城市能迅速富裕起来,缺点是城市很容易被洗劫;把城建在深山里,这样安全很多,但城市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面对这个两难问题,罗马人找到了一个折中的答案。
对于古代城市而言,罗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非常不错的。罗马也被称为“七丘之城”,因为罗马城附近有七座山丘,方便防御,城市又在台伯河边,河流交通便利,离入海口也不远。
罗马与台伯河(图片来自百度)
罗马人自己对罗马城的选址是很满意的。罗马的史家李维曾经写过一部《自罗马建城以来史》,他在书中写道: 神与人选择这个地址来建设我们的城市不无道理啊,有无比健康的山丘,有河流,方便把内地的物产运过来;大海离我们不远,足够方便,但又没有近到让我们容易受到海上攻击的威胁。我邦地处意大利的中部,天生就特别适合城市的发展和扩张。
就是这样的地理优势为罗马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现代人,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罗马城的自然条件,还要考虑罗马城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文条件。所以,作为罗马的后来者,可以站在上帝的视角上,为罗马城做一个地缘政治威胁分析。
先说明一下,这里所做的分析,仅为罗马发展壮大的阶段,也就是罗马建城的公元前753年到罗马灭亡迦太基的公元前147年这段时间,其中在布匿战争之前,也就是公元前264年之前,罗马就已经成为亚平宁半岛(现在的意大利)的霸主了,而经过三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成为了地中海的霸主。
仅从亚平宁半岛来说,罗马的威胁和挑战主要来自于两股势力,其中一股是北方的蛮族,另一股是半岛上的其他城邦。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先说北方蛮族。罗马北方的蛮族自始至终都是罗马的威胁,但是这些蛮族以部落为主,文明水平低,他们也不是游牧民族,没有骑兵,所以与组织严密的罗马方阵相比,战斗力较弱。他们进攻罗马的目的主要是抢劫财物,所以他们主观上既不想灭亡罗马,也不想占领罗马的土地。但也不能说他们的威胁小,比如在公元前390年,高卢人(蛮族的一支)就劫掠了罗马城,对罗马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罗马人对付北方蛮族的方法也很简单,以主动进攻为主,以分化瓦解为辅。北方蛮族既是罗马的威胁,同时也是罗马的营养包。罗马人时不时地到蛮族那里刷战绩,侵占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人口作为奴隶。
再说另一股势力,亚平宁半岛上的其他城邦。这些城邦中,有很多都比罗马建城早,发展水平也比罗马高,甚至有些结成了城邦联盟,但他们都逐一被罗马击败或者向罗马投降了。罗马能战胜他们,和很多因素有关,但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罗马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控制了半岛上的所有城邦,罗马给它们分了个三六九等。有些是罗马直接派人去管理的,有些是平等的盟友,更多的城邦沦为了罗马的仆从国。
跳出亚平宁半岛,再从更大的地图上去看罗马,罗马无疑非常幸运。为什么这么说?首先,罗马北方的整个欧洲,都是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各种部落,也就是罗马人所说的“蛮族”,这就给了罗马广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对一个城邦或一个民族来说,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是一个扩张中的帝国。罗马幸运的躲过了所有的帝国扩张。
来具体说说。
距离罗马最近的帝国是古埃及,但是古埃及是个内向的文明,自给自足,往往是被动挨打,很少向外扩张,所以从来没有威胁过罗马的发展。
再说中东,中东自古以来就是帝国的争霸场。在罗马建城的公元前753年,中东两河流域已经进入了新亚述帝国的鼎盛时期。新亚述帝国的疆土扩张到了地中海东部和埃及,而罗马所在的亚平宁半岛位于地中海的中部,因为距离遥远,亚述帝国对罗马鞭长莫及。
图片来自UP主:阿尔克_王
在公元前612年,新亚述帝国被新巴比伦王国联合米底王国消灭,它的领土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瓜分。米底王国趁胜向西进攻,与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吕底亚王国大战5年,不分胜负,双方都疲累不堪,就趁战场上出现日食奇观的机会,停战不打了,这时是公元前585年。
图片来自UP主:唠点历史
半个世纪以后,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在伊朗高原崛起,这个帝国就是波斯。与罗马的缓慢发展不同,波斯在帝国开创者居鲁士大帝的带领下,在几十年间就先后灭亡了米底王国、吕底亚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又顺手灭亡了小国埃兰,这时的波斯帝国的领土已经超过了新亚述帝国,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但居鲁士大帝并未止步,又向东打,继续扩大波斯的疆土,直到他死于战场。这时来到了公元前530年。
图片来自UP主:唠点历史
尽管居鲁士大帝死了,但波斯的领土的扩张并未停止。波斯很快又向西吞并了埃及,之后波斯陷入内乱,但内乱很快平息,大流士趁机登上波斯王位,大流士对波斯帝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巩固了波斯对中亚的统治。之后,波斯又开启了征服之路,在征服了东方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之后,波斯统治者的目光转向了西方。
希波战争之前的波斯帝国(图片来自UP主:唠点历史)
此时,罗马还在亚平宁半岛与其他城邦征战不休,丝毫不知道在它西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这一次,拯救罗马的是古希腊诸城邦。这段历史,大家应该很熟悉了,这就是著名的希波战争(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与希腊联军大战三次,都以失败告终,就停止了自己的西进之路。希腊人不会知道,自己的奋战,竟在无意中保护了未来自己的征服者。
风水轮流转,作为罗马保护者的希腊,也能成为罗马的威胁。在希波战争一百年后,亚历山大大帝降生,在他成年后,开启了自己的征战。因为希腊和波斯以前的恩怨,亚历山大开启了东征之路,灭亡了波斯,一直打到印度。其实,亚历山大还制定了一个西征的计划,要一路向西打到直布罗陀海峡,如果这个计划实施的话,那罗马就在劫难逃了。
分裂后的马其顿帝国(图片来自百度)
天佑罗马,亚历山大在东征回到巴比伦的第二年,就英年早逝,享年33岁,留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之后的剧情,就和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的情况一样,帝国陷入内乱,亚历山大的西征计划被抛弃,掌握权势和军队的将领们相互厮杀,最后庞大的帝国分裂为四个希腊化的国家:马其顿、色雷斯、小亚细亚和埃及与叙利亚。分裂后的国家基本上威胁不到罗马了,甚至离罗马最近的马其顿王国都无法维持希腊的统一,很快希腊又成为了小国林立的状态。所以,后来罗马征服希腊,并没遇到特别强烈的抵抗。
最后,再说说迦太基。众所周知,罗马在称霸地中海的历程中,最大的障碍竟然是迦太基,至于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罗马幸运地躲过了与它同时期的所有帝国。至于迦太基,在布匿战争之前,罗马与迦太基没有任何冲突,甚至迦太基还支持过罗马。因为此前,罗马一直在亚平宁半岛上发展,是陆上强国,而迦太基是海上霸主,所以它们没有任何利益纠纷,直到罗马开始插手地中海的事务,才和迦太基有了冲突,具体经过,以后再说。
最后,总结一下。分析了,罗马从一个城邦发展成为地中海霸主的过程中,地理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罗马城所在的位置,它有山丘防卫,不易受到攻击,距离大海也不远,还有台伯河穿过罗马城,沟通内陆和大海,又位于半岛中部,方便扩张。其次,从宏观和历史的角度看,罗马躲过了所有可能来自帝国的侵扰。罗马要么是与比自己文明水平低的“蛮族”战斗,要么是与和自己在一个体量级上的对手交战,从来没面对过帝国的威胁,这是罗马最幸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