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这样存才对:6个常见错误要避免
保健食品这样存才对:6个常见错误要避免
台湾人爱吃保健食品,但如何正确存放才能确保保健食品没有受潮、品质完善呢?常见的PTP泡壳包装虽有塑料膜包住,仍要留意防潮;凡开封后的保健食品,都应尽量在建议的使用日数内完成,开封后干燥剂应立即丢弃,不需再放回罐子内;并非所有保健食品都适合放冰箱,此外,食用保健食品时应避免用手直接深入瓶中拿取。
台湾人爱吃保健食品,据统计,自COVID-19疫情后,民众的保健观念更是水涨船高。市调数据显示,每100位台湾人,就有55位在过去一年购买过保健食品。但是保健品买这么多,如何正确保存,避免产品受潮、变质就是一大学问了。以下保健食品的正确存放观念,你做对了吗?
一、PTP泡壳应放进防潮袋或防潮箱
PTP泡壳是保健品常见的包装,由铝箔、塑料薄膜和热封胶层组成。许多片剂、软胶囊、硬胶囊都会使用这款包装,但要留意的是,PTP泡膜透明正面的凸起面,具有通透性,虽能延缓接触空气、水气,却不代表完全阻隔。
因此,把保健品外袋拆开后,若PTP泡壳长时间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仍可能会造成内容物受潮,需尽快食用完毕或另找其他防潮盒保存。
二、保存期限只适用未开封的产品
保存期限是指“产品从制造日起算,在未开封与良好的保存条件下,能维持产品价值的参考时间”。因此,假定产品保存期限是2年,经开封后,有效期限的参考价值就更不高了。
一般而言,产品份量为几日份,就应当在几日内食用完。最晚也应当在3-6个月内吃完,因为产品开封后接触空气、水气,活性就会开始下降,以台湾湿热的气候环境来看,保健食品很容易受潮、变质。
三、开封后的干燥剂与棉花应立即丢弃
打开罐装的保健食品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些东西:棉花、塑料袋、干燥剂。干燥剂的功能是吸附包装内部的水气,减少产品受潮、降低活性;海绵、塑料袋作为缓冲物,是避免运送的摇晃过程中,破坏胶囊或片剂的完整性。
基本上产品开封后,这些东西都应当取出来,否则吸取大量水气的这些防潮添加物又塞回瓶罐中,只会加速产品受潮、变质。
四、不是所有保健品都适合放冰箱
在多数人印象中,冰箱就如同保鲜食品的万能宝箱,想延长物品保鲜,丢进冰箱就对了!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冰箱内虽然低温,但湿度也高,如没有特别说明需放进冰箱冷藏层保存,基本上置于干燥、非太阳直射的阴凉处即可。更进一步的做法,选择防潮箱置放也是不错的选择。
五、避免手直接深入瓶罐内
人的手长时间活动,自然会接触到许多看不见的细菌,如果将手直接伸进瓶罐内拿药,会把细菌带进瓶罐内,污染保健食品。建议服用保健食品前,先将手部消毒,再将胶囊、片剂倒在手上,也可以找干净的服药小容器(小量杯、罐装盖子),间接倒进口中,避免手直接接触产品。
六、分装到小药盒的保健品勿超过一周份
有些人为了方便,会将日常用的保健食品分装到小格装的药盒中,但无法确保小药盒的密封性是否足够,倘若出外一个月,就将一个月的保健品需求量都装进去,对药剂本身可能会有防潮、氧化的风险,建议准备的份量以不超过一周为基准。
Miyabi提供的6种保存细节,希望大家都能在把保健品吃下肚前,多加确认、避免NG动作。最后,虽然买保健品为身体补给是好事,还是要衡量自己的需求,不要囤货、买太大罐的容量,最后吃不完放到过期,反造成浪费,还伤了荷包!
本文原文来自miyabi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