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考冲刺,你准备好了吗?如何在最后关头提高学习效率?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7: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考冲刺,你准备好了吗?如何在最后关头提高学习效率?

中考临近,如何在最后关头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从课下复习、提高解题速度、听力训练、分析试卷、重视教材、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为考生提供科学高效的复习策略。

课下复习要趁热打铁

初中三年学到的知识点非常多,语法内容也较小学阶段复杂,而课堂的教学进度又很快,很多同学课堂跟不上进度,应该今天完成的学习任务,一定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后面的复习任务越积越多,时间长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即使是有些同学课堂内容都听懂了,也不代表你把知识真正变成了你自己的,还是要通过课下多做题来检验学习效果,从做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拖延,及时归纳整理。

提高解题速度

在做相关内容习题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我们可以看到有部分学生在每次测试完,都会埋怨英语考试题太多,自己做不完,时间太短,作文写不完等等;作为老师我觉得其实不是题太多,而是你做题速度太慢,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解题思路不明朗。

听力部分的复习策略

针对听力部分,是中考最后关头比较容易提分的模块,因此同学们要制定详细的听力计划,常听,多听就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些同学考试忙于笔试部分,发下卷子后不是先看听力,而是着急做单选,直到开始放录音时才开始阅读题目,这样很容易未看清题目,容易导致后面的题目受到较大的影响。

拿到试卷,一定要先把听力过一遍,平时加强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的积累,多听中考真题模拟题录音,研究往年题型,进行系统的有规律的训练。要做到对中考听力语音、语速的熟悉,多听多练,保持考试状态。考试时要精力集中,注意关键词,同时结合全文才能拿高分。

考试后的试卷分析

考完试,要抱着研究的心态来分析试卷,分析命题者的出题思路。显然做一套英语卷子是很轻松的一件事,做完扔在一边就完事了,可研究分析一套试卷出题角度,推敲命题者命题的规律和思路更难;但却是重要且必要的步骤。建议在课下,把以前考过的一些试卷模拟题等拿出来,比如历年的真题或各区的模拟等进行研究,当做自己与命题者的“一次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惊喜地发现英语题出题思路也是很有规律存在的。

教材复习策略

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个问题,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不重视教材基础知识,定义理解不准,导致不断在某些知识点上摔跤而不自知。殊不知教材才是同学们复习与考试命题的基础及来源,退而求其次,在教材没有掌握通透的情况下盲目刷题,反而事倍功半。这时应该静下心来对教材考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力求彻底理解该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切勿乱搞题海战术,收效甚微且浪费时间得不偿失,因为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刷题,而忽视了我们真正应该掌握的内容。

教材例题要特别重视。这些例题都是精挑细选的,符合中考方向的,在复习中能够帮助我们查漏补缺,我们要将例题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异同,这样有利于我们找出相同题目的一般解题规律,真正抓住问题的本质,掌握同类型题的解决策略。题目做完多反思,比如,对审题进行反思;对解题过程反思;对多种解法的反思;反思不同解法与解题规律。

学会归纳语言点,理清脉络,把相似易混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辨析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系统,才能在考试中胸有成竹。课后多翻看以前的错题,尤其是做过的错题,仔细分析当时做错的原因,归纳整理,使知识连点成面,这样做比考前题海战术耗时耗力的做法,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理解的复习策略

有些同学由于语法没学好,遇到阅读理解中的长难句,容易钻牛角尖,读不懂句意,课后学习也不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英语语感,阅读理解这类综合题自然得不到高分。其实就是因为词汇量不多,阅读面太窄,考试中自然而然也就漏洞百出。实际上从近几年的中考题可以看出,阅读理解越来越强调在具体语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应该强化练习。

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话题多数来源于生活中,着重考查的是同学们在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同学们要通读全文,整理把握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想表达的观点。这就要求同学们既要掌握阅读规律,也要训练真正的英语思维,掌握相关阅读理解技巧,除了课内学习课本知识外,课外也要大量阅读,拓宽知识面,训练提高阅读速度,精读课外英文读物,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学习方法与坚持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心态与习惯,高效率的辅导书,这些对提高英语考试分数是很重要的,可这些都离不开同学们的认真坚持。

有的学生聊起方法来头头是道,比谁都能说,可这些方法永远是别人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动嘴皮子说行,从来不去执行。

学霸的学习方法是很好,可那是人家的,你不拿来用,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本文原文来自teacheray.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