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定义、种类、成因及高危人群
痔疮:定义、种类、成因及高危人群
什么是痔疮?
痔疮(英文:Hemorrhoids 或 Piles)是指位于肛门和直肠下部的静脉出现肿胀,情况类似于静脉曲张。根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于2010年4月进行的行为风险因素调查,年龄介乎18至64岁而且在香港社区居住的人士之中,有13.5%于接受调查时患有痔疮;56.8%表示在调查前12个月内曾有最少一次痔疮出血(即肛门疼痛或出血)。中心亦提到,女性、蓝领及年长人士较易患有痔疮。
按性别划分(年龄18至64岁报称于调查时患有痔疮的人士的比率)
性別 組別內每 100 人的患病比率
男性 12.3
女性 14.5
按年龄划分(年龄18至64岁报称于调查时患有痔疮的人士的比率)
年齡 組別內每 100 人的患病比率
18至24歲 2.4
25至34歲 9.5
35至44歲 15.5
45至54歲 16.4
55至64歲 19.6
按职业划分(年龄18至64岁报称于调查时患有痔疮的人士的比率)
職業 組別內每 100 人的患病比率
管理/專業人士 12.9
文員 10.6
服務人員 11.8
藍領工人 17.8
非在職人士(包括失業人士、家庭主婦、 學生及退休人士) 14.3
痔疮的种类
1. 外痔(External Hemorrhoids)
出现于肛门周围皮肤的痔疮。
2. 内痔(Internal Hemorrhoids)
出现于直肠内部的痔疮。
3. 脱垂性痔疮(Prolapsed Hemorrhoids)
从肛门向外突出的痔疮。
4. 血栓性痔疮(Thrombosed Hemorrhoids)
当痔疮静脉内的血块阻碍到血液流动并导致肛门组织疼痛肿胀时,就是血栓性痔疮。
如何分辨不同种类的痔疮?
外痔
- 肛门周围感到瘙痒、刺激、肿胀
- 患处感到疼痛或不适
- 流血
内痔
- 可能没有明显病征
- 一般不会引起痛楚
- 大便时流血但没有痛楚,但卫生纸或马桶或会残留少量血迹。
脱垂性痔疮
- 外痔及内痔均可以演变成脱垂性痔疮
- 如果情况明显,肛门周围会出现多个肿块
- 你或可将肿块从肛门处推回去,改变痔疮位置及缓解部分症状,但痔疮仍然存在
血栓性痔疮
- 患处发炎,感到严重疼痛、肿胀、痕痒
- 肛门周围出现硬块
- 流血
痔疮种类
痔疮的成因
任何可以对肛门或直肠施加压力或导致拉伤的事情,都可能会导致静脉扩张,进而引致痔疮,例如慢性便秘、排便时用力过猛及长时间使用坐厕等,就可以影响肛门附近的血液流动,血液积聚令血管扩张,可能导致痔疮。
另外在女性怀孕期间,亦会因为子宫随孕期变大,压迫到静脉,可能导致痔疮。
除此之外,其他常见原因则包括:
- 长时间坐下
- 患有慢性腹泻或服用过多泻药
- 肥胖
- 饮食中的纤维量不足
- 经常提起重物或运动量不足
- 相关组织的弹性和强度随年龄降低
痔疮高危人士
以下是一些容易患上痔疮的高危人士:
- 50岁以上的人士
- 怀孕及产子的女士
- 有家族病史
- 排便时经常用力过猛
- 患有慢性便秘或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