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移步换景:中国古典园林的8种空间营造艺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32: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移步换景:中国古典园林的8种空间营造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如同一场心灵与场景的游戏,精彩万分,却又不着痕迹。领会了古人构景的哲学,园林之美便会显现出另外一层意境。

借景

"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造景手法,就是将园林外的景物"借"到园内,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观效果。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首次真正提出"借景"这一概念——"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庶几描写之尽哉!"

其中远借在园林中较为常见,如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景色。通过巧妙的视角设计,在园中即可远望到北寺塔,彷佛北寺塔也建在园林之中,有了"无穷"的景色。颐和园借景西山,将园林景象外延,使大自然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


在拙政园内远望北寺塔


在颐和园内远望西山景色


在寄畅园内远望锡山龙光塔

框景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框景十分常见。把门、窗、洞等作为边框来撷取园林景物,形成如嵌入镜框中的景色,为观者提供如画般的感官体验。

"框"即窗户或者门洞,可以有多种形式,圆洞式,八方式最为常见。"景"根据四季时节的变换也有着不同的意境,框景的营造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和视觉美感。



苏州园林框景

漏景

漏景由框景发展而来,利用多变的花窗、隔扇,创造出若隐若现,含蓄雅致的效果。透漏的景致有一种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的模糊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

漏窗给景观空间增加了层次和间隔,尤其当光影从窗中透过,造成了光与影的对比,明与暗的对比,带来不同的空间景致,独具东方韵味。

苏州园林漏景

抑景

中国园林美在含蓄,忌讳"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所以,抑景也是中国园林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造园手法。通过置石、丛林、屏障等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创造出"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效果。

在园林入口处,抑景的效果十分显著,在入口处设置引导空间方向的曲廊。游人要经过转折的廊院才能够来到园中,看到园中主要景色,仿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增强了主景感染力。

艺圃入口廊院设计
留园入口曲廊设计

对景

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景与景之间互相为对。对景的设置往往需要考虑视线的方向、距离、角度等因素,通过设计,使得在两处观赏点可互对欣赏。拙政园中采用了大量的"对景"手法,在空间布局上主次分明,各个景点之间相互关联且富有层次,增加了园林景致的韵味。

互为对景的拙政园中心景区

隔景

园林忌"一览无余",要能引人入胜。隔景即把园林内部划分隔为若干空间,以小见大,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以建筑、实墙、山石密林等作为分割,丰富的空间使得游人视线基本上不能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隔景的设计使得园景虚虚实实,空间层次丰富,步移景异。

隔间在小型园林中运用的最为巧妙。如艺圃浴鸥小院的设计,小园以高大粉墙隔出,要走过水上板桥才能靠近。园中有两道圆洞门,隔出幽深绵延的层次,在较小的空间中创造出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

艺圃浴鸥小院的景色分隔

夹景

在园林中,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就显得单调乏味。因此在视线两侧会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前方风景显得更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夹景可以起到起增加景深、突出景物、引导视线的作用。

园林夹景设计

添景

当前方主要景观较远,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在园林设计中,通常会在中间种植乔木或者花卉作为过渡,设计出前景,中景和后景,增加园林的层次,这便叫做添景。

北海静心斋园林前中后景设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