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临床应用:从基础方到名家加减
止嗽散临床应用:从基础方到名家加减
“止嗽散”是清代程钟龄先生所著《医学心悟》一书中治疗咳嗽证的一个方剂,具有三百年临床验证的历史。该方剂在临床上的运用广泛,适用于多种咳嗽症状的辨证施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药物组成与性能分析
“止嗽散”的药物组成包括紫菀、百部、桔梗、白前、橘红、甘草和荆芥。这些药物具有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不过寒、辛不过热的特点,既能辛甘为开,又能甘苦而降,适用于肺之宣化肃降,能加强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临床运用
风寒咳嗽
主证:咳嗽,痰色白而稀,兼有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头痛无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方药:止嗽散加味。紫菀三钱,百部三钱,白前三钱,桔梗三钱,橘红二钱,甘草二钱,荆芥钱半,防风二钱,苏叶二钱,生姜一钱,姜夏三钱,茯苓三钱,水煎服。
咳嗽未愈
主证:咳嗽不已,咯痰不爽,痰白而粘,喉中发痒。已无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症。舌质淡红,苔白略厚,脉弦而略有滑象。
治法:宣肺肃降,开痰止嗽。
方药:止嗽散加减。以止嗽散原方将荆芥减为五分,加炒杏仁三钱,川贝母粉二钱冲服。
湿热咳嗽
主证:痰量较多,色黄白相间,并连粘不清,苔黄而腻,口干不欲饮水,脉滑而略数。
治法:利湿清热止嗽。
方药:止嗽散加减。按原方荆芥减为五分,加前胡三钱,白蔻二钱,苡仁五钱,节菖蒲三钱,炒杏仁三钱,滑石三钱。
肺火咳嗽
主证:咳嗽气促,咯痰不爽,痰黄而稠,胸胁闷痛,口干思饮,舌质稍红,苔黄燥,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肺火而止嗽。
方药:止嗽散加减。按原方减去荆芥,加桑白皮三钱,地骨皮三钱,黄芩二钱,炙杷叶四钱,炒杏仁三钱,全瓜蒌四钱,炒枳壳三钱。
燥热咳嗽
主证: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咽干而痛,或声音嘶哑,舌质红,苔干燥,脉沉细而数。
治法:清肺润燥而止咳。
方药:止嗽散加减。按原方减去荆芥、橘红、白前,加川贝母二钱,沙参四钱,麦冬四钱,知母三钱,玄参三钱,胖大海三钱,金果榄三钱,蝉蜕三钱。
名家加减法
龚士澄止嗽散加减法:风寒咳嗽,鼻塞声重者加苏叶、杏仁;寒束皮毛,喜暖畏冷咳嗽且喘加杏仁、苏子,以麻黄易荆芥;喉间有痰作哮再加射干。
吴震西加减止嗽散:百部15g,紫菀10g,橘红10g,甘草4g,桔梗10g,白前10g,去荆芥加旋复花10g,法夏10g,白茯苓10g,僵蚕10g,苏子10g。
俞慎初加减止嗽散:荆芥10g,百部10g,陈皮6g,甘草3g,去桔梗白前紫菀加杏仁10g,冬花6g,大贝10g。
温馨提示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