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智慧农业赋能数字乡村,产业升级正当时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1: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智慧农业赋能数字乡村,产业升级正当时

智慧农业正在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农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数字乡村的建设不仅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径。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的结合,正推动农村迈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01

智慧农业:现代农业的“最强大脑”

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智慧农业融合了三大生产力要素:农业生物技术(BT)、农业信息技术(IT)和农业智能化装备(IE),这三大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转型。

近年来,我国在智慧农业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环境类农业传感器、农业遥感技术、农业无人机、农机北斗导航等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部分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例如,农业无人机在植保作业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实现了精准施药,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农机北斗导航系统的推广,则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

02

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的“数字引擎”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2024年,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系统性指导。该指南强调,数字乡村建设要注重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和多方参与,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

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智慧农业被单独列为重要章节,凸显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地位。智慧农业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例如,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可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消费者信心,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3

融合发展:智慧农业赋能数字乡村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要通过实施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和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智慧农业基础模型等。

在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智慧农业通过集成推广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推动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信息化监管设备等数字农田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农机装备的数字化升级,提高精准作业水平。例如,通过安装北斗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实现精准播种和施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智慧农场的培育是智慧农业应用的重要载体。智慧农场通过应用环境监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智能植保、无人巡检运输等技术装备,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智慧牧场则重点应用个体体征监测管理、环境精准调控、自动巡检消杀等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智慧渔场则通过环境和水质监测、自动增氧、智能巡检等技术,实现水产养殖的智能化管理。

04

挑战与展望:智慧农业的未来之路

尽管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智慧农业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此外,智慧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不足,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1. 加强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动农业传感器、农业大数据智能、农业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2.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3. 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建立健全涉农数据资源体系,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4. 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智慧农业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

  5.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的融合发展,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农业生产正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这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完善,智慧农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