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到紫:猪肉印章背后的食品安全管控
从蓝到紫:猪肉印章背后的食品安全管控
猪肉上的印章,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消费者选购猪肉时的重要参考。这些看似简单的印章,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检验检疫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本文将为您揭秘猪肉印章的秘密,带您深入了解这道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关口。
猪肉印章的种类与含义
在购买猪肉时,您是否注意到猪肉上盖有不同的印章?这些印章可不是随意盖上去的,它们各自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蓝色印章:由动物检疫站加盖的滚动检疫印章,表示猪肉已经通过卫生监督机构的检疫,无疾病或污染,可以放心食用。
紫色印章:由定点屠宰企业加盖的肉品品质检验章,按照肉质、脂肪等指标评定等级,供消费者参考选择。
红色印章:等级章,表示猪肉的品质等级。
除了颜色,印章的形状也大有讲究:
圆形章:表示猪肉已经通过检疫,可以放心食用。
椭圆形章:表示猪肉是用来提炼工业用油的,不能向消费者销售,也不能食用。
长方形章:表示猪肉不能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食用,只能炼制食用油。
严格的检验检疫流程
猪肉从屠宰到上市,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验检疫流程。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猪肉产品必须具备“两章两证一报告”,即:
- 《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
- 《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 动物检疫验讫印章
- 肉品品质检验验讫印章
- 《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合格报告》
具体流程包括:
检疫准入:海关总署对境外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状况开展评估和审查,确定准入名单。
单证审核:包括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兽医卫生证书、贸易合同、发票等。
现场查验:对运输工具、包装、标签标识进行检查,进行感官检验。
实验室检验: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检测,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放行与后续处置:对符合检验检疫要求的,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对不符合要求的,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
印章管理面临的挑战
尽管猪肉印章制度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2024年1月,江苏盐城大丰区市场监管局查获一批未经检疫的羊肉,对个体工商户陈广芳处以约13万元罚款,后考虑到其家庭困难等因素,改为罚款10万元。这一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凸显了猪肉印章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执法尺度问题:如何在严格执行法规的同时,兼顾人情和实际情况,避免“小过重罚”?
印章管理漏洞:有报道称,一些不法商贩会伪造或盗用印章,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消费者认知不足:部分消费者对猪肉印章的意义了解不够,难以有效利用这一信息进行选购。
消费者指南:如何正确看待猪肉印章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猪肉印章信息呢?
关注印章完整性:购买时检查猪肉上是否有完整的检疫和检验印章。
了解印章含义:通过本文的介绍,了解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印章代表的意义。
配合其他选购标准:除了查看印章,还要关注猪肉的颜色、气味、弹性等,综合判断猪肉的新鲜程度和品质。
保存购物凭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猪肉印章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作为消费者,我们既要重视猪肉印章,又要理性看待,通过多方信息的综合判断,选购到安全、放心的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