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烈士陵园:纪念1579位革命先烈,多处建筑暗藏历史密码
韶山烈士陵园:纪念1579位革命先烈,多处建筑暗藏历史密码
韶山烈士陵园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英雄路,是一座为纪念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和韶山1579位革命先烈而兴建的永久烈士纪念建筑。陵园始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161亩,是集纪念、教育、休闲、健身、参观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主题公园。
“韶山烈士陵园”几个大字为王首道同志题写。整个门楼的设计体现了花环的构思。日、月、星、云图案既有中国传统装饰的特色,更寓意着烈士精神光昭日月,气贯星云。门中部高19.93米,边柱高12米,门总宽26米,连起来构成了一组数字,记录了开园纪念日,这一天又是毛泽东诞生百周年纪念日。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毛泽东纪念烈士最感人的诗句。泪飞泉就是根据这个立意构建的。抽象几何形体的不锈钢雕塑寓意着“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广场长83米,宽56米,分别寓意着毛泽东的享年和他建立共和国时的年龄。而泪飞泉长18米,宽17米,又隐含着毛泽东建国后在位的时间与他离开韶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年纪。
不锈钢旗杆以19.93米的高度直插蓝天,它同样是在纪念着毛泽东诞辰百周年和烈士陵园开园的年份。国旗台用云头托起太阳的装饰,同样是寓意着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歌曲。
“红旗卷起农奴戟”。烈士塔就是依据毛泽东的诗意设计的。塔上三棱体锋刃高19.93米,圆形英灵厅直径12米,四周墙体上镌刻着韶山140多位烈士的姓名和生平事迹。大厅的外墙上,嵌有毛泽东故居、韶峰、舞凤、韶山四组浮雕,高2米,全长77米。这里是缅怀先烈,凭吊英雄的场所。
沿烈士塔往左再上行,山的最高处,并排安放着毛泽东同志一家(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为中国革命而英勇献身的六位亲人铜像。
韶山除了毛泽东一家,广为人知,其实韶山还出了不少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人物。这些重要人物中,最突出的除了解放后健在并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独臂将军彭绍辉外,还有著名烈士林蔚、彭公达、孙仁,这三座石像就是为他们建造的。
1925年6月的一个夜晚,蛙声如潮,月光给韶山冲裹上了银装。就在上屋场毛泽东卧室的阁楼上,一张放桌上的桐油灯喷闪着火苗,毛泽东面对镰刀斧头红旗河已付书上的列宁像,亲自主持了本地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四位农民的入党仪式。任命从安源路矿归来的中共党员毛福轩为支部书记,小楼上回荡着庄重的誓言:“努力革命,牺牲个人,服从组织,阶级斗争,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从此,中共韶山支部成立。因该支部直属当时的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故又叫韶山特别支部,代号“庞德甫”。第一届党支部的五位成员像五颗革命的火种,一经撒入韶山的泥土,这里就开始产生奇迹——当时韶山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展开,在全国卓有影响。韶山烈士陵园的五杰亭,就是为纪念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最早的5位成员——毛福轩、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钟志申而建造的,在大革命中,他们先后被反动政权残酷杀害,为革命而牺牲,英勇就义,被后人誉为“韶山五杰”。
韶山烈士陵园不仅是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墓,更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红色主题公园。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展览,了解革命历史,缅怀先烈;可以在这里进行红色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还可以在这里进行休闲和健身活动,感受革命精神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总之,韶山烈士陵园是一处充满着热血与英雄气概的纪念性建筑,这里见证了无数的英勇事迹。每年的烈士精神宣讲会上,都能看到大批来自各地的爱国人士参加,以浓浓的爱国之情,深深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互相学习纪念烈士陵园的历史文化。是人们缅怀英烈、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故事,更有无数英勇无畏的烈士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去铭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