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抢孩子”案看上海法院:明确探视安排,保障子女权益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6: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抢孩子”案看上海法院:明确探视安排,保障子女权益

01

一场抢夺与藏匿:6岁女孩的探视权之争

2022年1月,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特殊的离婚案件。卢女士与王先生因性格不合长期争吵,最终导致分居。在分居期间,双方为了争夺女儿小王的抚养权,上演了一场令人揪心的"抢夺战"。

卢女士在未告知王先生的情况下,将6岁的小王带回老家,并擅自转学。王先生多方寻找未果,直到同年9月,双方在小王新学校门口相遇,爆发激烈争执。警方介入后,双方达成初步口头协议,但未能实际履行。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3年1月,王先生竟然带人强行围堵卢女士父亲,抢走小王并藏匿外地。这一系列行为不仅严重伤害了小王的心理健康,也引发了社会对探视权问题的广泛关注。

静安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此案时,首先对双方的不当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并制发家庭教育令,责令王先生限期将小王带回上海。同时,法院委托青少年社工对小王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父母行为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最终,在家事调解员的调解下,双方就离婚诉讼期间小王的抚养和探望达成一致:小王跟随母亲生活,父亲享有定期探望权。这一判决不仅保护了小王的身心健康,也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02

上海法院如何保障探视权?

上海法院在处理探视权纠纷时,始终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通过细致入微的判决和人性化的执行方式,确保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获得稳定的亲情陪伴。

明确具体的探视安排

通过多个判例可以看出,上海法院在判决探视权时,会制定非常明确和具体的探视安排。例如:

  • 每周一次或每月两次的定期探视
  • 每次探视的具体时长(一般为1-2天)
  • 寒暑假期间的特殊探视安排
  • 探视的交接地点和方式

这种明确具体的安排,有效避免了因约定不明而产生的纠纷,同时也确保了探视权的切实履行。

充分考虑各方实际情况

在制定探视方案时,上海法院会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 孩子的实际需求和生活习惯
  • 双方的工作情况和居住地
  • 是否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例如,在一个案例中,法院考虑到父亲的工作地点与孩子学校较远,因此将探视时间安排在周末,并允许父亲将孩子接走,以确保探视的质量。

强调探视权的双向属性

上海法院在处理探视权纠纷时,特别强调探视权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直接抚养方有义务配合另一方行使探视权,而非直接抚养方则有义务在探视过程中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不得做出任何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行为。

03

从个案看上海法院的司法智慧

在一则典型案例中,禾先生与言女士因探视权问题产生激烈争执。双方在离婚协议中约定,言女士每月可探望或接出孩子居住两周时间。然而,这一安排在实际执行中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禾先生在浙江工作,孩子也在浙江入园,而言女士坚持认为孩子应该在上海就读。双方因此多次发生争吵,甚至引发肢体冲突。禾先生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变更探视时间。

一审法院认为,只有在探视权受到阻碍时,非直接抚养方才可提起诉讼,因此驳回了禾先生的起诉。然而,二审法院则指出,探望权是基于亲权的身份权,直接抚养方同样有权提起探望权之诉,以确保探望权的合理行使。

最终,法院在判决中强调,探视权的行使必须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考虑。频繁更换生活环境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还可能导致安全感缺失。因此,法院对探视时间进行了合理调整,既保障了言女士的探视权,又确保了孩子的稳定成长环境。

04

上海法院的特色与成效

上海法院在处理探视权纠纷时,展现出以下鲜明特色:

  1. 人性化考量:始终将未成年人利益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孩子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习惯。
  2. 明确具体:通过详细具体的判决,避免因约定不明引发的后续纠纷。
  3. 双向规制:既保障非直接抚养方的探视权,又规范其行使方式,确保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
  4. 灵活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允许双方协商调整探视安排,但需以孩子利益为前提。

这些做法不仅有效解决了探视权纠纷,更为离异家庭的孩子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环境,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

通过上海法院的这些判例,我们看到了法律对亲情的尊重和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在处理探视权问题时,只有将孩子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