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张辉标揭秘磨玻璃结节与肺癌真相
钟南山、张辉标揭秘磨玻璃结节与肺癌真相
近年来,随着胸部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了肺部磨玻璃结节。这种看似神秘的“磨玻璃”影像,让不少人心生恐慌,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肺癌。那么,磨玻璃结节到底是什么?它与肺癌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让我们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什么是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是肺部CT影像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根据结节密度的高低,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其中,亚实性结节又包括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混杂性结节(mGGN)。纯磨玻璃结节就像一层透明的薄纱,透过它仍能看清肺部的血管和支气管;而混杂性结节则同时含有实性成分和磨玻璃成分,这种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对较高。
磨玻璃结节是肺癌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磨玻璃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据统计,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发现率逐年上升,但并非所有结节都会恶变。相关研究显示,磨玻璃结节恶变的概率大约为20%至30%,恶变的概率还是偏低的。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胸外科专家张辉标主任医师也表示,约1/3的肺磨玻璃结节属于肺部良性病变,会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散;约1/3的肺磨玻璃结节长期稳定;只有约1/3的肺磨玻璃结节持续存在,且逐渐出现恶变倾向。
如何正确对待磨玻璃结节?
钟南山院士提醒,对肺结节的关注是好事,可以及早发现其中少数肺癌患者,但过度的顾虑恐怕也不需要。特别是现在CT更加精确了,可以鉴别这个结节实际上是个良性的,不用管它或者持续长期观察就可以。
张辉标主任医师则强调,对待磨玻璃结节的正确态度是:不必惊慌,要到正规医院定期随访,让医生判断。他分享了一个临床案例:一位患者被查出肺里有个5mm磨玻璃结节,尽管多家医院的专家都建议随访观察,但患者依然焦虑不安。另一个案例则显示,一位老先生发现近3cm的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后未及时就医,最终导致肺癌骨转移。
科研进展:更精准的诊断方法
为了提高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2018年,钟南山院士发起了一项针对肺结节早筛诊断的大型试验计划——“钟声计划”。该计划聚焦于循环肿瘤DNA(ctDNA)甲基化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DNA甲基化是基因表观遗传改变的重要内容,甲基化失衡可导致基因表达改变甚至致癌突变。研究发现,早期肺癌尤其是磨玻璃结节,整个肿瘤细胞释放入血极少,但细胞凋亡后释放的DNA碎片可能入血,为ctDNA。通过检测血浆中肺癌特异性甲基化DNA,可以有效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目前,该技术的灵敏度已高达80-92%。
结语
磨玻璃结节的发现虽然让人担忧,但通过专家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它并不等同于肺癌。面对磨玻璃结节,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应掉以轻心。正确的做法是到正规医院定期随访,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同时,随着医学科研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处理这类结节,为公众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