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保教你避过分红险投资陷阱
奶爸保教你避过分红险投资陷阱
随着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分红险成为2025年保险市场的“新宠”。然而,这款集保障、储蓄与投资功能于一体的保险产品,却暗藏诸多风险。本文将为您揭示分红险背后的潜在陷阱,并提供实用的购买指南。
分红险:市场新宠背后的隐忧
2025年伊始,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将分红险作为“开门红”主打产品。据统计,2024年10月1日至11月25日,人寿保险上新258款产品中,分红型人寿保险占比高达42.6%。然而,这款备受保险公司青睐的产品,却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
收益不确定:红利实现率存疑
分红险的收益由两部分组成:固定收益和浮动红利。虽然保险公司会根据经营状况分配红利,但实际收益往往与预期相差甚远。以光大永明人寿为例,2023年旗下33款分红险产品未实现红利目标,半数产品红利实现率在50%以下,甚至有3款产品低至19%。
销售误导:口头承诺难兑现
销售误导是购买分红险时需要特别警惕的风险。浙江金华的张女士给儿子和女儿各买了一份信泰人寿的分红保险,保险营销员承诺交满10年后,等到孩子读大学就能取出。然而,当张女士打算取钱时,才发现保险期实际长达73年,要到2084年才能取。
退保风险:中途退保损失大
如果消费者因急需资金而选择退保,可能会面临本金损失的风险。在张女士的案例中,她要求全额退费,但保险公司表示难以支持。即使在调解过程中,保险公司只愿意退还15.6万元,加上之前已领取的7万元分红,共计22.7万元,仍低于张女士十年来交的23万多元。
购买建议:理性投资,谨慎选择
面对分红险的诸多风险,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谨慎考虑。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表示,红利实现率并不是参考购买分红保险产品的唯一指标,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还需要考虑保险费用、保险期限、保险责任等其他因素。
此外,深圳市律师协会保险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胡廷梅律师建议,投保人购买保险时,不能光听保险代理人或营销员的介绍,口头的说辞往后很难查找证据,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进行录音,留意书面合同中的记载和描述,是否与口头介绍相一致,另外投保人也要注意保险的期限。
结语:理性投资,谨慎选择
分红险作为一种复杂的金融产品,其风险与收益并存。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充分了解产品特性,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跟风。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制定合理的保险和投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