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拟投1.6万亿日元发展电池,中企以65%市占率领跑全球
日本拟投1.6万亿日元发展电池,中企以65%市占率领跑全球
近日,日本电池企业动作频频,丰田、日产等计划投资1万亿日元发展动力电池,松下则计划投资6000亿日元,重点发展4680大圆柱电池。这些举措表明,日本企业正在全力加速电池产业布局,试图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迎头赶上中韩企业。然而,面对中韩企业的强劲势头,日本电池企业能否成功逆袭仍充满不确定性。
日本电池企业的逆袭之路
日本电池企业此次发力,目标明确:到2030年将日本国内电池总产能推高至150GWh。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彰显了日本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市场未来的坚定信心,也体现了其在全球电池产业竞争中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作为日本现有的动力电池头部企业,松下在此次投资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公司计划自2022年至2024财年的三年内,在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内的“增长领域”投资达4000亿日元,在氢能等“技术支柱领域”投资达2000亿日元,合计投资6000亿日元。此外,松下还计划在美国新建一家动力电池工厂,并考虑在俄克拉何马州和堪萨斯州寻找合适的建厂地址,从而实现就地向特斯拉美国工厂等客户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并逐步提高产量,满足电动汽车逐步加快的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企业此次投资的核心聚焦于动力电池,远期目标计划到2030年,将日本国内电池总产能推高至150GWh。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彰显了日本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市场未来的坚定信心,也体现了其在全球电池产业竞争中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中韩企业的市场优势
然而,日本电池企业想要逆袭并非易事。目前,中韩企业在全球电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根据SNE Research的最新数据,2024年前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5%,达到约686.7GWh。其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总体市占率达65%,而韩国企业为20.1%,日本企业仅剩4.4%。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以36.8%的市场份额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第一,比亚迪以15.5%的份额位居第二。相比之下,日本的松下仅以4.4%的份额排名第六,韩国的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分别以13.6%、6.5%和4.1%的份额位列第三、第五和第七。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的增速远超日韩企业。在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的同比增速均在25%以上,而韩国企业仅为个位数增长,日本的松下更是出现21.1%的负增长。
固态电池:下一代技术竞争的关键
面对中韩企业的强劲势头,日本企业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电池技术,尤其是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宽工作温度范围等优势,被视为未来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在固态电池领域,中国企业同样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企业已实现半固态电池的小规模试生产。根据高工锂电的统计,截至2023年底,国内半固态电池产能规划累计超过298GWh,落地产能接近15GWh。预计到2025年,中国有望实现固态电池的小批量量产。
全球电池市场的未来趋势
从全球电池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企业的优势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2023年1-11月,全球锂电池装机量已达624.4GWh,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海外市场,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宁德时代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装机量同比增长近两倍,市场份额已经追平韩国电池巨头LG新能源。
此外,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在海外市场的普及,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有望继续上涨。此前,海外市场上三元锂电池是主要技术路线,但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优势,海外汽车整车厂越来越多地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这对于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流技术路线的中国厂商来说,未来在海外市场上份额占比有望继续上涨。
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电池企业虽然在近期加大了投资力度,但面对中韩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想要实现逆袭仍面临巨大挑战。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的竞争中,中国企业同样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未来,全球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能会进一步向中国企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