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太平寺:全国唯一锡伯族家庙见证三百年民族史
沈阳太平寺:全国唯一锡伯族家庙见证三百年民族史
沈阳太平寺是全国唯一一处锡伯族家庙,它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更是锡伯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康熙年间始建至今,太平寺见证了锡伯族300多年的历史变迁,成为了解这一古老民族文化的窗口。
锡伯族,一个古老的民族。最早在汉文史书中有记载,如须卜、鲜卑、西伯、席白等几十种不同音译称呼,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称之为锡伯。这一名称最早见于1593年,距今有着近500年的悠久历史。
现今锡伯族总人口大约为19万,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等地区,其中辽宁的锡伯族人口约有13.1万人,居全国第一位。
在沈阳寻常人能够了解到锡伯族有关的信息并不多,太平寺便是其中之一。
这座寺庙与锡伯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这座寺庙记录着锡伯族三百多年的历史。太平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取自闹中取静之地,这座寺庙也被称之为锡伯族家庙,是一位锡伯族人出资兴建的一座佛教喇嘛庙。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后经清朝多位皇帝重新扩建,才达到现如今的规模。
寺庙内主要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同时庙内还刻立了两座石碑,上面记载了锡伯族家庙的创立、扩建和修缮的全过程。也记载了锡伯族迁到盛京被编入八旗的经过,将锡伯族三百多年的历史全部保存了下来。
在正殿悬挂着的“锡伯家庙”四个烫金大字匾额,便是最好的证明。
与此同时,庙宇内有五六个展厅,分别展示了锡伯族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以及婚丧嫁娶等民族民俗,最重要的便是供奉的一座牌,上面供奉着锡伯先祖之神位。
这座家庙,也成了锡伯族供奉先祖祈福祈愿的特别之地,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处锡伯族庙宇。
寺庙内布局整齐,分别设有前殿、中殿、后殿、东西厢殿,同时后殿西侧还有一座关帝庙,东侧是文昌殿和龙树殿,寺庙内有喇嘛僧人居住。在北侧有一扇小门可通往实胜寺。
这座庙宇规模虽然不大,但历史意义非常之大,它不仅记录了锡伯族与清朝一通征战的历史,还记录锡伯族的民俗民风,记录锡伯族三百多年历史变迁的庙宇,至此,整座太平寺对于锡伯族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