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力石油行业应对高油价挑战
新技术助力石油行业应对高油价挑战
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增大等难题,石油企业正积极拥抱新技术,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探索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以应对高油价带来的挑战。
新技术重塑石油行业
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石油行业的运营方式。IoT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设备监控和环境监测,能够实时收集振动、压力、温度等数据,帮助操作员在问题发生前发现潜在风险。例如,基于IoT的气体泄漏检测系统可以及时预警,避免管道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已被深度应用于油气勘探、开采、运输和炼化等各个环节。例如,斯伦贝谢公司的井筒数据综合解释技术覆盖8个专业领域32项分析技术,可为储层评价、油藏描述及工程作业提供高质量的地质及工程参数。在国内,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基于石化智云平台,基本实现现场可视化、生产自动化、油藏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
石油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之路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石油行业正积极探索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
该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由新星公司负责实施,满负荷生产后每年可生产绿氢两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该项目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结合塔河炼化用氢需求,建设产、储、输、用一体化的绿氢炼化项目,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线路、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公用工程及配套辅助生产设施,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00兆瓦、年均发电量5.8亿千瓦时,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储氢能力21万标准立方米。目前,全球已投产的项目中,仅有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电解槽规模达到260兆瓦。
项目团队采用大型模拟软件和仿真系统,开发了一套适合大规模绿氢生产的先进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了“荷随源动”全自动实时优化智慧生产。同时,项目还自主研发了三维虚拟巡检系统,值班人员无需到现场就能掌握每一个点位、每一套设备的实时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所用的光伏组件、化学水制备、闭式冷却塔、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有力促进了我国氢能装备和氢能产业链发展。
创新驱动绿色转型
面对高油价和环保压力,石油行业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作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已在中国石油等行业巨头中得到广泛应用。据统计,2023年中国石油注入二氧化碳接近170万吨,累计注入超过700万吨,占全国总注入量的70%以上。
同时,人工智能正为水处理等环保技术带来革命性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指出,AI将在水质监测、处理技术、功能材料、工程应用、运行管理和产业方面形成新的业态。此外,生物可降解塑料、绿色甲醇、绿色氨等新能源、新材料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石油行业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的高油价挑战,更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