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推出《有礼走遍天下》:古礼新解助力现代社交
央视推出《有礼走遍天下》:古礼新解助力现代社交
“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出自《礼记》,道出了礼仪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最近,央视推出了一部名为《有礼走遍天下》的礼仪文化轻喜微短剧,以现代青年施理的社交困境为切入点,巧妙地将《礼记》中的礼仪智慧融入当代生活,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古礼、解决现代社交难题的新途径。
《礼记》:一部跨越时空的礼仪宝典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汉代,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纂。全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内容涵盖礼制、哲学、教育、政治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礼记》中的社交礼仪智慧
《礼记》中蕴含的礼仪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更对现代人的社交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例如,《礼记·曲礼上》中提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句话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尊重和礼尚往来,与现代社交中提倡的平等互惠原则不谋而合。
再如,《礼记·玉藻》中记载:“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这段话详细描述了君子在不同场合下的仪态举止,与现代社交礼仪中强调的仪态端庄、举止得体的要求高度一致。
《礼记》智慧解决现代社交难题
在《有礼走遍天下》中,主人公施理经常遇到各种社交困境,比如微信沟通礼仪、餐桌礼仪等。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反映了现代人在社交中的普遍困惑。而《礼记》中的智慧,恰好能为这些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在微信沟通中,很多人会遇到“不回别人微信还发朋友圈”或“一直给别人发微信”的尴尬。《礼记·曲礼上》中提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恭敬的态度,言辞要稳重得体。应用到微信沟通中,就是要注意分寸,既不要过度打扰他人,也不要忽视他人的感受。
再如,在餐桌上,如何恰当地表达尊重和礼貌?《礼记·乡饮酒义》中提到:“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这段话强调了尊老敬亲的重要性。在现代餐桌上,我们同样应该尊重长辈,注意餐桌礼仪,比如主动为长辈夹菜、让座等。
《礼记》的现代意义
《礼记》中的礼仪智慧,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具体的社交难题,更能够引导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如《礼记·礼运》中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段话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体现了儒家“仁爱”思想的核心。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礼记》中的礼仪智慧,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以礼待人,以诚相待,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正如《礼记·中庸》中所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通过礼仪的规范和引导,我们可以实现内心的和谐,进而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礼记》作为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经典著作,其蕴含的智慧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启示。《有礼走遍天下》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礼记》中的礼仪智慧与现代社交场景相结合,不仅让观众在欢笑中学习到实用的礼仪知识,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