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宋词里最唯美的梨花词,当属才子周邦彦的一首《水龙吟》,词意美艳了千年时光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55: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宋词里最唯美的梨花词,当属才子周邦彦的一首《水龙吟》,词意美艳了千年时光

在古典诗词的璀璨星空中,周邦彦的《水龙吟·素肌应怯余寒》犹如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咏物词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词通过对梨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花所呈现出来的美,不仅包括形、色与香的美,也包含着精神层面的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花的形、色、香的赞美是毫不吝啬的,甚至是不遗余力的。
这从如花似玉、闭月羞花、花容月貌、花香袭人、兰薰桂馥、艳若桃李这些形容花的形、色、香等成语中,就可见一斑了。可以说,花的形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美的表现、美的象征。
花是大自然美丽风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绚丽缤纷、多姿多彩的花朵以及花开花谢的自然现象也给文人墨客带来了不同的想象,从而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诗词内容。

说到花,它绚烂的色彩、怡人的芳香、美丽的姿态都能给人以审美感受,但是花开花落这一过程更是容易触动人们的内心情感。
人们寄寓在花中的最基本的情感,是对于美好时光的难留以及美好事物的一去不返,也就传统文化中的“伤春”情怀,这是花最常见的一种寓意。

周邦彦这首梨花词《水龙吟·素肌应怯余寒》是一首很出彩的咏物词,以秾艳著称,他列举了许多有关梨花的故事,来塑造梨花精神层面的美。
周邦彦还借梨花表达美景成空的感伤,通过梨花来寄寓人事沧桑、抒发情怀感慨。原词如下: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基于花自身的特点,周邦彦赋予了花更多的思想内涵,使花的形象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而周邦彦的这首《水龙吟》就是抒发相思与怀人的情感的。
周邦彦笔下的梨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的描摹,而是反映出词人丰富的情怀思绪,这一特点也深化了词作的情感意蕴。

开篇两句大意是说:梨花亭亭玉立在春光绚烂的草地上,樊川与灵关这两个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梨花,远远望去,就如同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当暮春时节到来,花瓣纷纷落地,又如同飘飘洒洒的雪花轻轻地覆盖在大地上。
“樊川”是地名,位于长安,在汉代就以广植梨树而闻名。“灵关”也是地名,也是一个梨花遍野的地方,文献中就有“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的记载。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有一句描写梨花的诗句“梨花白雪香”,李白将梨花素淡的芳姿比喻成雪花。
而周邦彦却将梨花比喻成洁白的肌肤,这是一个精彩而又传神的比喻
梨花在暮春时节开放,花期一般有二十天左右,当梨花凋谢时,春节也就接近了尾声。这时的田野是绿草如茵,这时的天气是阳光明媚,这是一派盎然的暮春景象。
花的香味和青草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这是一幅美好的暮春梨花图卷。
词人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梨树亭亭玉立在春光明媚的青草地上,词人也用细腻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如诗如画的自然境界。此情此景,让人为之心动。

接下来词人写到了梨花开落的时间,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原来是“传火楼台”这一句,“传火”指的就是清明日,这一句化用了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一诗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由此可以知道,梨花开放的时节在清明前后。周邦彦将这两句诗概括成“传火楼台”四个字,既生动形象又有意境, 也展现了周邦彦出色的语言功底。

清明时节斜风细雨,可是在词人眼中,好像连风雨都是因为嫉妒盛开的梨花才下的,才将点点雨滴浇在了梨花的花瓣上。所以词人发出了“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的感叹。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梨”谐音“离”,有分离的寓意。梨花被风雨打湿,梨花带雨,花枝垂在窗口。黄昏的时候采摘一枝,便引起了词人相思的泪水。
词人在“泪”前加上“黄昏”二字,既点明时间,也表明这泪是伤春的泪水,是相思的泪水,相思与怀人之情呼之欲出。

梨花带雨,花瓣飘落。词人点点滴滴的心事无人可诉,也无人怜惜。
在词人笔下,洁白如玉的面容与美丽动人的梨花相互映照,但眼前只有茂盛的梨花,不见娇美的面容,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唏嘘遗憾的事情,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悲伤落寞。
周邦彦通过对不同天气里梨花形象的描写,使梨花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有层次感。而且词人对梨花的描写又照应暮春时节典型的天气现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达到了一种贴切的平衡。

后世遂将戏曲界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从事戏曲艺术的人也被称为梨园弟子。词人为何要这样写呢?只要了解一下周邦彦的生平就可以知道。
周邦彦精通音律,是宋代有名的音乐家,他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定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
他曾是北宋最高音乐机构“大晟府”的首席音乐家,可以说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梨园弟子。

紧接词人用三个四字句“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这几句中词人引入了潘妃和王昭君这两个人物形象,她们都是古代有名的美女。
词人之所以引用这两个人,为的是进一步渲染梨花的洁白和梨花的性格。
接下来词人用李花的颜色和梨花进行了对比,但是词人认为,即使是“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就算比起来也少了一分春意。

在结尾,周邦彦写道:当年的梨园弟子如今已经不在了,梨花再好,又能和谁相比呢?
词人因为梨花的品格美到如今无人可比,而发出一声长叹,这一声叹息又是对梨花品格美的赞叹。
因为这是词人从梨花和人的角度进行的一次对比,来赞美梨花,词作就在这样意韵有余不尽中戛然而止。正所谓“曲终阕尽,余弦更兴”,读来让人回味不已。

这犹如是词人对一件艺术品进行的一次精益求精的创作,他一笔一笔地勾勒,一字一字地描绘,一句一句地雕琢。
该词描摹细腻,布局精工,铺陈精美,情感饱满,这样的手法也让这首词呈现出工丽典雅的艺术风格。
周邦彦笔下的梨花如此独特,还在于他笔下的梨花具有物、人、情三者互关的特点,周邦彦在写梨花的同时达到了花与人、花与情、人与情相互浑融的境界。
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了梨花的别致姿态,同时词人还能够增加并变换角度和层次,把自身的感触和情思全方位、多层次地铺展开来,恰恰是词人这种独特的情思才让梨花有了不一 样的生命力。

在这首词中,梨花成为了词人抒发感情的一个途径,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重拾。周邦彦通过梨花来表达对过去的事物、过去的人的深沉留恋,可以说这样的写法揉进了词人的心血。
词人以优美的文字,婉转的旋律,将梨花与词的音乐性相结合,将梨花与词人追求的高雅情调相结合,与词人的主观感情相结合,所以周邦彦笔下的梨花具有了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周邦彦笔下的梨花,以其天然美构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读来美得让人心醉。
读这首词,犹如来到了梨花开放的春季里,在明媚的春光里看梨花的形色,在梨花带雨中感知它的花语,这是动人的时刻。
读这首词,也犹如在欣赏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不管是视觉还是身心,都能给人带来极致舒适的体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