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明上河图》中的古代消防队:智慧与细节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5: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明上河图》中的古代消防队:智慧与细节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长卷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这幅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宋代社会生活、城市规划、消防管理等的重要史料。

01

画中的消防元素

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个与消防相关的细节。例如,在画作的中段,有一处明显的军巡铺,这是北宋时期负责京城地区治安巡逻和消防管理的重要机构。军巡铺的建筑通常位于交通要道,便于快速响应火情。

军巡铺内配备有各种消防工具,如水桶、麻搭、斧头等。其中,麻搭是一种特殊的消防工具,由蘸有泥浆的散麻制成,用于扑灭火焰。此外,画中还出现了云梯,这是一种用于登高救火的工具,体现了古人对高层建筑消防的重视。

02

北宋消防管理体系

北宋时期的消防管理制度已经相当完备。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军巡铺的主要职责是“掌京都巡警之事,与右军巡使分掌本府争斗及推鞫之事”。军巡铺不仅负责治安巡逻,还承担着消防任务。

在消防设施方面,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大街小巷,每隔360米左右,设置军巡铺一座,内有铺兵5名,主要用于夜间巡逻。在高处设望火楼一座,楼上有专人瞭望,居高临下,日夜巡逻,查看是否有火情。

望火楼下有房屋数间,内屯潜火兵上百人。一旦有火情,潜火兵立刻行动,扑救火灾,而“不劳百姓”。望火楼下还配备各种救火工具,如桶、洒子、麻搭(端部有散麻的长木杆,蘸泥浆以灭火)、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铁锚)、水囊、唧筒等灭火器具。其中,唧筒是通过人力推拉水杆来射水灭火的工具。灭火机理类似当今的消防泵。望火楼上的守卫一旦发现火情,会立刻通知楼下潜火兵汲水救火。作为保护古代城市消防安全的公共设施,望火楼的楼上有火灾预警人员,楼下有消防人员驻守,可随时出动灭火,且灭火设施齐全,是我国古代较早的消防站。

03

消防管理的智慧

北宋的消防管理制度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例如,望火楼的设计非常巧妙。根据《营造法式》的记载,望火楼的构造从下往上由基座、支撑、望亭组成。基座一般为砖砌,锥台形,底部平面约为6.4米见方,顶部平面约为5.8米见方,高约3.2米。支撑由4根立柱组成,高约9.6米,亦为锥台形,底部围成的平面约为3.5米见方,顶部围成的平面约为1.6米见方,且顶面满铺木板,用作望亭的地面。顶部望亭由4根立柱、立柱之间的围栏、坡屋顶组成,高约3米。从地面到基座顶面、从基座顶面到望亭地面,均有梯子,便于潜火兵上下望火楼。望火楼的总高度可达15.8米,相当于5层楼高,可谓古代城市中的高层建筑。

在人员管理方面,潜火兵享有特殊待遇。他们比其他兵种待遇更好,能够享受潜火食钱等专项职贴。潜火兵平时分区巡逻执勤,各负其责。当望火楼上的守卫发现火警时,潜火兵则一起出动,带上防火器材,第一时间赶到火场救火。

此外,北宋还实施了严格的灯火管制制度。例如,规定每家每户必须在半夜熄灭烛火,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报备厢使。南宋时期,消防管理进一步完善。临安城内每240米左右就设有军巡铺一座,全城分为20余处区域,每个区域称为“隅”,每隅配军兵102人。在东、西、南、北、上、中、下、府、东北下、钱塘等10个隅,均设有望火楼。南宋还改进了火警报告系统,白天用摇旗、晚上用灯光来指示火情方位。

04

结语

《清明上河图》中的消防元素不仅展现了北宋时期消防管理的智慧,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通过这幅画,我们得以一窥古代消防管理的细节,感受古人应对火灾的智慧与勇气。这些历史遗产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提醒着我们重视消防安全,不断完善现代消防管理制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