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吸烟危害:减寿10年,电子烟同样有害
专家解读吸烟危害:减寿10年,电子烟同样有害
“吸烟不仅是一个个人健康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的张春梅医生在《央广营养课》直播节目中,详细阐述了吸烟对公共健康的多重危害,引发广泛关注。
吸烟:健康的“隐形杀手”
张医生指出,长期吸烟会严重损害肺部功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同时,吸烟还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如动脉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这些危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确凿的数据支撑。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最新研究显示,每吸一支烟会减少约20分钟的寿命,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非吸烟者缩短10-11年。这一数据令人震惊,也进一步印证了吸烟对健康的严重危害。
吸烟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除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吸烟还会对口腔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唾液腺,引发炎症,增加口腔疾病的风险。同时,吸烟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男性吸烟可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女性吸烟则会影响卵子质量,增加流产和早产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吸烟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烟草烟雾中含有超过7000种化合物,其中至少69种为已知的致癌物质。这些物质会损害细胞DNA,诱发基因突变,加速癌症的发生与发展。
科学戒烟:远离烟草侵害
面对吸烟带来的多重危害,如何科学戒烟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专家建议,戒烟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确定戒烟日、处理与吸烟相关的物品、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等。对于烟瘾较大的吸烟者,医生会使用戒烟药物辅助戒烟,从生理上帮助提高戒烟成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烟并非安全的替代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任何形式的烟品或电子烟都是有害的,电子烟多含有尼古丁,对吸烟者和暴露于二手烟者都有害,也没有证据证明电子烟是安全的或可以帮助戒烟。
控烟立法:亟待加强的公共卫生政策
尽管吸烟的危害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我国的控烟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全国控烟立法存在缺位,仅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难以有效推进控烟工作。数据显示,中国成人吸烟率从2010年的28.1%下降到2022年的24.1%,12年间仅下降了4%,远低于全球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专家呼吁,应加快全国性控烟立法,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吸烟者的健康,更是为了减少二手烟对他人健康的危害。研究表明,全面无烟立法不仅能提升公众健康水平,还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共同行动: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吸烟所带来的多重危害提醒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么的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戒烟不仅是关乎自身健康,更是对家人、对社会的一种负责。借助科技的力量,及时采取行动,用企业与个体的力量共同抵制烟草的侵害,让健康与幸福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
正如张春梅医生所说:“吸烟不仅是一个个人健康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创造一个无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