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生育率跌至1.02,90后为何不敢生?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04: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生育率跌至1.02,90后为何不敢生?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句曾经响彻中国大街小巷的计划生育宣传口号,如今却成为了90后一代的自嘲梗。作为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90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育困境。从“一胎化”到“全面二孩”,再到如今的“三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似乎总是慢了一拍。那么,90后的生育观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背后又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01

从“一胎化”到“三孩政策”:历史的轮回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国家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今后十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

在这样的背景下,90后一代出生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独生子女,从小就习惯了“独乐乐”的生活方式。然而,当他们长大成人,准备组建自己的家庭时,却发现生育这件事远比想象中要复杂。

02

生育率断崖式下降:90后的生育困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902万人,比2022年减少了54万人,连续七年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1.02,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这意味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国人口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深度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的双重困境。

作为生育主力的90后,他们的生育意愿同样不容乐观。相关研究显示,90后的平均生育意愿仅为1.54,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下降。

03

从“必需”到“可选”:90后生育观的转变

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揭示了90后生育观的变化趋势。报告显示,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认为“结婚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他们开始权衡婚姻与其他人生选择之间的利弊得失,计算着婚姻需要付出的成本,对于婚姻可能带来的负面伤害也会产生担忧。

这种观念的转变并非偶然。高昂的房价、沉重的教育负担、职场竞争的压力,都在无形中提高了生育的门槛。一位90后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不是不想生,是不敢生。生一个孩子,就要做好牺牲事业、牺牲生活质量的准备。”

04

政策调整:从“限制”到“鼓励”

面对严峻的生育形势,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广东省人大代表金嘉欣建议,优化生育假期结构,延长独生子女护理假,增设非独生子女护理假。同时,延长男职工的陪产假时间,将育儿假的适用年龄延展至六周岁。

此外,增加婚假天数也成为呼声较高的建议。广东省政协委员谭春姝建议,在参考其他省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广东省职工婚假天数,以增加职工福利待遇并刺激消费。

然而,这些政策能否真正提振生育率,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有专家指出,生育率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政策调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生育的价值。

05

未来何去何从?

面对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中国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90后的生育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从长远来看,生育政策的调整只是第一步。要真正提振生育率,还需要在教育、住房、医疗等多个领域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生育的价值。生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选择,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生育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希望。”这句话或许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实质性的鼓励生育政策出台,让每一个想要孩子的家庭都能毫无顾虑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