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大队”再创佳绩,歼-20展雄风
“王海大队”再创佳绩,歼-20展雄风
“王海大队”是空军首批列装歼-20的作战部队,70多年前,大队在朝鲜战场迎战强敌,击落击伤敌机29架,创造了“15:0”的辉煌战绩。进入新时代,从飞越巴士海峡、对马海峡,到巡航台岛、维权斗争,“王海大队”以不畏强敌、一往无前的血性胆气,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华东某机场,随着数架歼-20飞机接续升空,“王海大队”一场战斗资格考核即将进行,2名刚刚完成歼-20改装的飞行员要通过空战夺取制空权,而“王海大队”几名资深教员则以兵力和技术上的优势不断制造压力。
面对防守,新飞行员们综合运用侧翼佯攻等战术,达成既定目标,技术动作和武器操纵等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歼-20是国产新型隐身战机,作战体系构成复杂,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换装歼-20之初,“王海大队”肩负着先行探路的重大责任,如何快速将新机性能转化为战斗力,成为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王海大队”的飞行员们先后验证探索了空战相关多个模块能力,还首开超气象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的先例。如今,“王海大队”不仅实现全员换装转型,还建立了歼-20飞行员培养模式,帮助多支部队完成新机改装和人才培养任务,成为空军新机人才储备基地。
从抗美援朝时几乎没有空战经验到如今驾驭新质作战平台,“王海大队”的飞行员们5次在空军作战部队率先改装新型战机,始终奋飞在捍卫祖国利益的最前沿。从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警巡任务到前出日本海飞越对马海峡,大队飞行员与外军机多次激烈较量,有力彰显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近日,清华大学国防网上公布的歼-20战斗机较为详细的技术参数,引起了军迷们的热议,清华大学算是我国理工大学最高学分,他们在网站上公布的这些数据应该是可信的,并且是得到了军队和国家安全部门审查和同意之后才可以公开这些数据。
歼-20是一型高空高速制空战斗机,巡航速度1.83马赫(超音速巡航)、开加力为2.5马赫,最大飞行高度20000米,而这些数据是安装涡扇-15发动机后实现的,也使歼-20成为完完全全的中国制造,并且并且最大速度达到2.5马赫,是目前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歼-20之所以设计成鸭翼气动布局设计就是当时咱们的发动机性能不好,如果是F-22或者苏-57那样的常规气动布局根本达不到超音速巡航,而鸭翼布局接近三角形,飞行阻力降低了很多,在发动机推力低的条件下也可以实现超音速巡航…所以歼-20的气动布局比F-22和苏-57都要复杂得多 ,而当咱们发动机性能上来之后,不但轻易获得了超音速巡航,还成为了飞行速度最快的五代机。
有军迷们会问,空-空导弹技术水平提高了,战斗机的高空高速似乎不做为最主要的技术指标了,为啥歼-20还要强调这个呢?这是因为制空战斗机一定要比其它机型飞得更快,才能最先赶到事发空域抢占有利的空战位置,速度慢就会被敌方飞行器占了先机,比如上面是外国制作的挪威F-35A拦截俄罗斯图-160轰炸机的3D动画,F-35A最大速度为1.6马赫,而图-160挂弹8吨后开加力平飞速度也有1.6马赫,如果是挂4吨接近1.8马赫,这样F-35A就撵不上了。“肥电”机身宽导致飞行阻力大,最大速度也才1.6马赫,这也是它被美国空军高层诟病的原因之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谁都清楚。
再说一说飞行高度,图为“中美气球事件”时的一张照片,美军的F-22试图拦截高空探测气球,问题是F-22A极限高度接近2万米,但实际上只在1.6万米以下,超过这个高度发动机推力直线下降,F-22A吭哧半天也没达到攻击高度…直到气球下降到1.5万米时才被F-15C击落。而我们对手的高空机型更多,比如U-2飞行高度2.4万米(几年前还在上海外海活动)、全球鹰飞行高度1.8万米…歼-20的最大实用升限是2.0万米,对敌方的高空战略侦察机都能有效拦截,而高空高速仍是体现大型制空战斗机的最基础能力硬性指标!如果你没有不但没法夺取制空权,就连国土防空都很困难。1950年代末~1970年初RB-57D和U-2两型战略侦察机经常对我侦察,甚至飞到兰州核材料加工厂上空拍照,获取我核武器研制信息…这就是欺负我们当时只有歼–6(所以全力研制歼-8截击机)…虽说用萨姆-2和红旗-2将它们击落,但是地空导弹是“守株待兔”,灵活性远低于战斗机…而随着无人机的进步,未来的侦察型战役战术高空高速无人数量会大幅度提高,这就要在有人战斗机的设计方面具有很远的前瞻性。中美在亚太已经在进行冷战,作为空中争夺美军是有一部分F-22A,但它设计年代久远对歼-20没有任何技术优势,F-35系列虽多,但是用这种中型战斗机去挑战重型的歼-20A美国人自己心里都没底儿。我们的领空必须要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其根本就是自己能制造出来最先进的作战飞机,如今歼-20A数量超过了200架,已成为五代机之王。
烈日炙烤机场跑道,站得久了,机务工作鞋也耐不住高温,在跑道上留下浅浅的黑印。唰、唰……红绿色的小旗,时而高高扬起,时而整齐落下——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机务大队一名新战士正练习打旗。汗水顺着他的脸颊、脖颈,悄然流下。看到这一幕,飞行员孙腾有些心疼地说:“机务兄弟流的不是汗,是油珠子。”“站得要比棍还直,喊得要比喇叭还响。”技师胡大新刚入伍时,班长就是这么要求他的。为啥打个旗子都要求这么严?他当时还不太理解。那天,没有飞行任务,班长带胡大新来到战机前,亲自示范了一套打旗动作。身板挺直、运旗生风,看呆了胡大新。最后,班长丢下一句话:“可别把打旗看小喽!我们的一举一动就是要告诉飞行员,我保障的飞机,放心飞!”打旗,是一种精气神的展示,更是一种信任感的传导。孙腾和战友明显感受到了这种能量的传递,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上飞机前,都要面对机务官兵立定,向他们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孙腾介绍,和机场一墙之隔的营院内,有两条并行又交汇的路:王海路和焦景文路。穿越时空,两位战斗英雄仍以这种形式教育新时代官兵必须并肩战斗。当年,王海从不吝对自己僚机的赞美:“不是我王海有什么高超的本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僚机焦景文,我也不行。”回忆起那段往事,看到当下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孙腾感慨:密切的官兵关系,应当是一个“共同体”,彼此赋能,互相成就。不光是机务官兵与飞行员、长机与僚机之间,军营中所有官兵关系的构建,都需要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和纽带,并由此延伸到具体岗位实践中相互配合、紧密协作,进而凝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就像一部纪录片中所说:所有的你,都让我变得更强;所有的我,都让你变得更有力量。
“我不能一辈子做你的僚机,但可以一辈子当你的兄弟。”一部反映空军官兵战斗生活的电影中,这句台词令人动容。在空军官兵的职业语境中,“长机”和“僚机”常常用来比喻一种亲密无间、彼此赋能、互相成就的战友关系。在这个战斗大家庭中,“长机”和“僚机”不仅仅在天上。在任何需要携手并肩奋斗的地方和场合,都需要这样以信任为纽带的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联系。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机务大队官兵同心协力放飞战鹰。付 敢摄信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也是一种能量磁场。时针回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敌人偷袭安东(今丹东)大堡机场。志愿军空军机械师孙雄扑在座舱盖上,用身体掩护飞行员韩德彩。韩德彩推都推不走,孙雄说:“你比我更重要!”这,便是战友的情谊,更是信任的力量。不少带兵人说,信任检验在战时,建立在平时。记者调研感到,尽管官兵之间的信任基石坚不可摧,但随着思想观念的更新、管理模式的转变、安全压力的增大,官兵之间也会面临种种“信任考验”——一是错误态度影响彼此信任。有的带兵人习惯拿旧眼光审视新事物,对00后能否扛起使命、担起重任持怀疑态度。还有个别带兵人自身表率作用不够好,对一些敏感事务的处理不够公平公正,导致年轻官兵敬而远之。某部问卷调查显示,不少官兵发微信朋友圈,会有意识地屏蔽家里长辈、部队领导、战友同事。二是僵化模式降低彼此信任。有的带兵人教育管理经验不足、办法较少,不缺法度缺温度,导致一些官兵服管不服气。一名带兵人也感到,管理的“网格”越来越密,但信任的欠缺,会导致彼此的隔阂和信息的不畅,进而导致“领导想知道不知道、带兵人不知道装知道、官兵知道装不知道”。三是惯性压力削减彼此信任。安全的增压,导致一些带兵人对官兵盯着防着、惯着哄着。有的战士探亲回家,连队每天一个“问候”电话,甚至被要求发定位,令原本轻松的休息时间也变得“沉重”。信任是桥也是墙,密切官兵关系的前提,是建立信任。一位管理学家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信任,最大的管理成本是信任成本。然而,建立信任却不容易。雷达某旅宣传科吴科长说:“夫妻关系再好,深层次的信任还需要培养好几年呢。官兵之间信任的大厦,需要一砖一瓦垒成。”信任的背后,考验的是格局雅量。当初,中士史俊进因为屡次犯错被调整到新的单位时,已经做好了“躺平”的准备。没想到,来新单位第一天,指导员便找到他,开门见山地问:“你来当教员抓训练,想不想干?”原来,指导员早就针对史俊进做好了调查,了解到他业务过硬、脑子灵光,刚选取为下士时,就在岗位练兵比武中夺魁。只不过,有些“傲娇”的他,自我放松要求,成了原单位的“不安分”人员。指导员不光对史俊进委以重任,还特意交代干部骨干:史俊进过去的事儿“翻篇了”,谁也不许提。还真应了《能文能武李延年》剧中那句话: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史俊进的表现,没让人失望。1个月后,单位训练成绩大幅提升;10个月后,他们在全旅比武中夺得第一。信任的背后,是相信对方并敢于托付。一次,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飞行训练。战机起飞不久,天气变差,空中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密集的雨点砸落在跑道上。此时,尚有十几架飞机在空中。情况紧急,指挥员紧急联系备降场的同时,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气象值班员周寅。只见周寅眉头紧锁,紧盯气象资料,思忖片刻后说:“我判断15分钟后,可能会有降雨间隙,飞机可以利用这一时机返航!”“好,听你的!”果然,15分钟后雨势稍弱,十几架飞机陆续归巢。当最后一架飞机落在跑道上,指挥员拍了拍周寅肩膀:“你小子,今天可是立了大功!”东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官兵组织心理行为训练密切官兵关系。 周梦龙摄好的官兵关系,应当是成人之美又美美与共。当自己的电子喜报点亮手机屏幕,迟疑、确信、兴奋、喜悦,一股脑涌进某旅某营新战士小肖的心间。认真、踏实,是班长骨干对小肖最常用的评价,但也仅此而已。学技术,他努力再努力,水平仍是中游;兴趣小组,他积极参加,可受能力限制,最终都没了兴趣。“让每一个战士都闪光”,是该旅提出的一个理念,这句口号也点亮了小肖努力成长、建功军营的信心。记者了解到,从2020年开始,旅里根据每名战士的个人期待、能力专长、性格特点、岗位需要等精准画像,逐人逐岗制订“士兵能力成长进阶图”,给每个人提供发展指引与成长空间。摊开进阶图,记者发现这张图表非常详细,区分不同岗位,画出军龄、政策、能力3条线。进阶图明晰了每名战士的成长路线,也让每个人认清了自己的能力方位和奋斗方向。这种方位感、空间感以及随之带来的踏实感,让官兵更加清晰地规划个人发展,同时更加科学理性地构建个人与岗位、与战友、与事业的关系。小肖资质平平,营里按照进阶图,为他制订了相应的成长“配速”,以及能承受的任务“配重”。种子在发芽之前没有任何迹象,只是时机未到。很快,小肖的进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士兵突击》中主角许三多视为偶像的他说,要当一个突击的士兵,以“更优秀的自己”来回馈战友的帮助、组织的关爱。说起官兵关系,某营许教导员回忆起自己看过的一部纪录片。在这部讲述森林生态的纪录片里,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湿润的苔藓和谐共生,构成了一个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