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科学应对方法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0: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科学应对方法

最新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轻度焦虑和抑郁风险较高。医学专家建议,大学生可以通过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正常社交和积极心态来预防和缓解抑郁情绪。同时,专业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了解抑郁背后的积极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0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

根据Vanderbilt大学的Healthy Minds Study,当前大学生面临心理健康挑战不容忽视。调查显示,约60%的学生报告感到孤独,38%的本科生出现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状。尽管这一比例较2022年的44%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此外,61%的寻求心理治疗的学生被认定为需要帮助,显示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依然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低收入、第一代大学生和非二元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例如,Inside Higher Ed和Generation Lab的调查显示,只有4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低收入和第一代大学生的比例更低。这些群体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包括经济负担、学业压力和社会期望等,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

02

大学生抑郁的具体表现与危害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焦虑、精神病、偏执、抑郁、敌意、恐怖、人际敏感和躯体化等症状。情绪困扰比较普遍,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的神经症在大学生心理疾病中所占比例相当高。

从个体来看,大学生心理障碍或异常主要表现为神经症、人格障碍、性行为变态、行为偏离、心身疾病、严重的心理异常等几种。神经症是一种没有查出任何器质性原因的精神障碍,是由于精神因素造成的常见病,其病态表现比较复杂,绝大部分患者以痛苦的主观体验为主,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神经衰弱和疑病症等几种。

人格障碍是指伴有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这种患者对环境有相当严重的根深蒂固的不能更改的不适应的反应,其人格构成对自己、对社会都是不被允许的、不得体的行为模式。大学生中常见的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四种。

性行为变态在大学生中最常见的是同性恋、异性服装癖、恋物癖、暴露癖等。行为偏离是指大学生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和社会要求相违背,比如吸毒、酗酒、重度吸烟、拉帮结派等等。心身疾病就是个体在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某种情绪和动机冲突,通过心理影响生理,以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病变而表现出来,如原发性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等。

03

学校层面的应对措施

  1. 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同时,可以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由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帮助同学排解内心的痛苦。

  2.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心理咨询活动。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相关的选修或必修课程,定期展开心理测量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3. 改进教育方法: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育体制应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4. 灵活的学术安排:学校可以考虑增加心理健康日,实行灵活的作业截止日期制度。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喘息空间。

04

个人层面的应对方法

  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度依赖咖啡因和糖分。适量运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有助于释放压力。

  2. 培养兴趣爱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阅读、画画、听音乐还是运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你转移注意力,减少对抑郁情绪的过度关注。

  3. 建立社交网络: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不要孤立自己。加入社团或兴趣小组,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感到压力时,及时向他人倾诉。

  4. 学习应对技巧:掌握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

  5. 专业帮助:如果感到自己无法应对,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社区的心理服务机构都是很好的选择。必要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05

真实经历分享

一位正在准备专转本考试的大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抑郁症带来的情绪失控、饮食失控、作息失控,这些都是通病。我尝试了以下方法:每天固定时间学习,采用番茄工作法提高效率;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画画和写作;定期和朋友聚会,保持社交活动;坚持每天运动半小时。这些方法对我很有帮助,希望也能帮到你。”

另一位大学生则建议:“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适时放松。可以尝试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旅游、看电影、做手工等。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要和别人比较。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总之,大学生抑郁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资源和支持,家庭应给予理解和关爱,社会应减少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学会关爱自己,及时寻求帮助,勇敢面对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