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寒冬绽放的金花,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
腊梅:寒冬绽放的金花,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
腊梅,又名金梅、蜡花,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同时在中医药领域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其花朵金黄如蜡,清香四溢,常在寒冬腊月绽放,被誉为"雪中四友"之一,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这种独特的植物。
别称
金梅、腊梅、蜡花、蜡梅花、蜡木、麻木紫、石凉茶、唐梅、香梅、铁筷子花
形态特征
其高达4米;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圆柱形,灰褐色,无毛或被疏微毛,有皮孔;鳞芽通常着生于第二年生的枝条叶腋内,芽鳞片近圆形,覆瓦状排列,外面被短柔毛。叶纸质至近革质,卵圆形、椭圆形、宽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有时长圆状披针形,长5-25厘米,宽2-8厘米,顶端急尖至渐尖,有时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圆形,除叶背脉上被疏微毛外无毛。花被外轮蜡黄色、内轮黄色,有光泽蜡质、紫色条纹,呈浓香花托坛状,口部收缩。
果托近木质化,坛状或倒卵状椭圆形,口部收缩,并具有钻状披针形的被毛附生物。
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
腊梅与梅花的不同之处:
花朵颜色:腊梅以腊黄为主梅花有白、粉红、紫红等。
花期:腊梅开花期早于梅花2个月,腊梅均为直枝而梅花除有直枝外,还有垂枝。
株埴高:腊梅为灌木,枝丛生高2~4米。梅花为乔木,主杆4~10米。
片叶:腊梅叶片对生,梅花为叶互生。
生长环境
以种子繁殖或嫁接、分株、压条繁殖。
蜡梅原产于中国中部的秦岭、大巴山、武当山一带,现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均有分布。国外于日本、朝鲜和欧洲、美洲均有引种栽培。
蜡梅生于山坡灌木丛林中或溪边,适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上,在盐碱地上生长不良。
功能作用
一、药用价值
药材来源:干燥花蕾、根
功能主治:
花:解暑,生津,顺气,止咳。用于热病烦渴,胸闷,咳嗽,百日咳,外治烫、火伤。
根:祛风理气,活血解毒。治哮喘,劳伤咳嗽,胃痛,腹痛,风湿痹痛,疔疮肿毒,跌打创伤。(孕妇忌服。)
其果实古称土巴豆,有毒,不可误食。
二、观赏价值
腊梅花芳香美丽,可供观赏
腊梅的花语是独立、坚毅、刚强、坚贞、忠实、忠贞、高洁。它的花语来自于蜡梅顽强的生长力,其开花时间也是在寒冷的冬季,有着非常美好的品格。
它还有另外一种花语,就是慈爱之心、高尚的心灵,可以将它送给自己比较敬重的长辈,有着很深远且美好的寓意。
中药药方
治久咳:铁筷子花三钱。泡开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治汤火伤:蜡梅花(以)茶油浸(涂)。(《岭南采药录》)
治风湿骨痛,气滞腹痛。《贵阳民间药草》
治跌打损伤,腰酸背痛。《贵州民间方药集》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敷。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