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憋尿危害大,家校如何联手破解?
课堂憋尿危害大,家校如何联手破解?
“老师,我要上厕所!”这句简单的话,对很多小学生来说却难以启齿。近日,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总是憋尿,原因是老师出于秩序管理需求,提出“上课/午睡期间不能上厕所”的要求,因此,学生不得不憋尿,直到下课或午睡结束才去上厕所。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课堂憋尿究竟会对孩子造成多大伤害?学校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憋尿的危害:不只是身体问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时吉胜医生指出,儿童长期憋尿会对健康造成多方面损害:
影响膀胱功能:憋尿会使膀胱长时间处于充盈状态,导致膀胱壁肌肉纤维过度伸展,影响正常收缩功能。长期下来,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
引发尿路感染: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增加尿路感染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肾盂肾炎。
损害肾脏健康: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在肾脏内沉积,会加重肾脏负担。长期憋尿还可能导致肾盂积水,影响肾功能。
导致心理压力:憋尿时的不适感、焦虑和紧张情绪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影响正常作息:夜间频繁起床上厕所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和注意力。
学校应该如何应对?
普及如厕知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憋尿的危害,引导他们养成正常如厕的习惯。
改善厕所设施:根据学生情况增加厕位,确保课间高峰期不会出现排队现象。同时考虑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设置蹲坑和马桶两种选择。
创设温馨厕所文化:保护儿童隐私,安装门帘和隔断。提供肥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摆放绿植,点燃熏香消除异味。
给予弹性空间:教师应体谅学生的生理需求,允许适时上厕所。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判断学生是否真的急需。
细化课间安排:比如把课间活动编成儿歌,提醒学生先上厕所再玩耍。午休前预留时间上厕所。
建立信任关系:鼓励学生勇敢表达需求,让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识别尿意的能力: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帮助孩子及时察觉身体需求。
养成规律如厕习惯:比如早上起床后、午饭前后都去一次厕所,减少在校期间的紧急情况。
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复杂的衣裤设计,方便孩子快速如厕。
教育孩子勇敢表达:告诉孩子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因为害羞而憋尿。
做好家校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如厕情况,与学校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实际案例:这些学校这样做
华景小学:通过“家长课堂”邀请医生等专业人士开展健康讲座,普及科学知识。同时,教师会在课间和午休前提醒学生上厕所,培养良好习惯。
中星小学:将课间活动编成儿歌,帮助低年级学生记住课间要先上厕所。教师准时下课,不拖堂,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安排课间活动。
课堂憋尿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