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誓死不降,为保扬州放下抵抗,结果清军屠城
史可法誓死不降,为保扬州放下抵抗,结果清军屠城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军攻破扬州城,史可法以身殉国。这位兵部尚书的英勇事迹,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忠诚与大义,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悲壮的篇章。
1645年,扬州城门被火炮击碎,清军铁骑鱼贯入城。督战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竟不做抵抗,反而大呼:“在下正是史可法!”
他的声音在战火纷飞中显得格外响亮,却让身旁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满心困惑,要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此时史可法如此疾呼,一来是不抵抗,二来不正好被清军抓了?
“大人,我们还能再战,为何要放弃?”一位满脸血污的将领悲愤地喊道。
史可法望着那一张张坚毅而又疲惫的面孔,眼眶泛红,声音沉重而沙哑:“诸位将士,扬州城已危在旦夕,抵抗下去只会让更多无辜百姓遭殃。我史可法愿以一己之身,换取扬州城的片刻安宁。”
副将紧紧握着手中的剑,不甘地吼道:“大人,我们不怕死,死也要死得其所!”
史可法缓缓摇头,泪水滑落:“我知道你们的英勇无畏,但如今大势已去,无谓的牺牲只会让这座城陷入更深的灾难。”
此时,清军的先锋将领策马而来,趾高气扬地看着史可法:“你便是那负隅顽抗的史可法?现在投降,尚可饶你不死。”
史可法挺直脊梁,怒目而视,大声呵斥道:“我乃大明兵部尚书,岂会向尔等蛮夷卑躬屈膝屈膝!”
带领清军的将领是多铎,此时他已行至军前,恰好听闻史可法此话,只见他脸色一沉,挥了挥手,身后的八旗子弟士兵们就已经蠢蠢欲动。
史可法毫无惧色,站在城头继续说道:“我一人之生死不足惜,你清军抢的是这天下,那还希望入城后,莫要伤害无辜百姓。”
扬州城内,百姓们得知城门被破,哭声、喊声连成一片。一位老者在混乱中拉住史可法的衣角,声音颤抖:“史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啊?”
史可法神色悲悯,安慰道:“老人家,莫怕,我会尽我所能护大家周全。”
随后,他转身面向清军,再次强调:“只要你们放过百姓,我任凭处置。”
多铎略作思索,觉得这样也可以降低清军的损失,点头答应:“好,只要你不再反抗,我可以下令约束士兵。”
就这样,史可法被清军带走。一路上,他望着熟悉的街道和房屋,心中满是悲戚。
在清军的营帐中,史可法被囚禁起来。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坐在角落里,思绪万千。
回想起曾经与将士们一同为保卫扬州而努力的日子,他的心中充满了愧疚。
“是我无能,未能守住这座城。”他喃喃自语。
这时,多铎前来继续劝降史可法,早在进攻扬州城之前,多铎就曾给史可法写过劝降信,不过史可法对此根本不予理会。
此时多铎走进来,再次试图劝说他投降:“史大人,何必如此执拗,只要你归顺大清,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史可法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炬:“我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休要多言!”
次日,多铎再度来到囚室,试图最后一次劝降:“史可法,你当真要为那腐朽的大明赔上性命?”
史可法冷笑一声:“大明虽危,但忠义长存。我史可法宁死不屈!”
多铎恼羞成怒:“那你就等着死吧!”
面对死亡的威胁,史可法心中毫无畏惧。他从容地整理好衣冠,准备迎接最后的时刻。
行刑的那一天,史可法昂首挺胸地走向刑场。沿途的百姓们默默地注视着他,眼中饱含着敬佩与悲痛。
史可法大声说道:“吾死不足惜,愿扬州百姓永享太平!”
说罢,慷慨就义。
史可法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扬州城,百姓们为他设立灵堂,祭奠这位伟大的英雄。
但是可惜史可法想要保全扬州城的念想并没有得到实现,清军在占领扬州之后,直接下令屠城。曾经最为繁华的那个扬州城,在清军占领后十室九空,只剩下趁着史可法挺身而出之际逃走部分居民,其余尽皆被屠戮殆尽。
多年以后,当后人讲述这段历史时,无不被史可法的忠诚和大义所感动,但也为之叹惋,遗憾他的遗志最终还是没有被实现。
(参考:《明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扬州十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