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真不同”:百年老店里的水席传奇与牡丹燕菜
洛阳“真不同”:百年老店里的水席传奇与牡丹燕菜
“真不同”三个字,在洛阳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这家始于1930年的老字号饭店,见证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以其独特的洛阳水席和牡丹燕菜,成为了洛阳饮食文化的代表。
从地摊到百年老店
1930年,于庭选、于延先兄弟在洛阳西华街摆起了小吃摊,以“一面两汤”(大碗面、不翻汤和煮面条汤)起家。由于口味地道、价格实惠,于家的生意日益兴隆。1946年,于家正式开设店铺,取名“新盛长”。1947年,又将店址迁至北大街69号,更名为“真不同”,寓意着“与众不同”。
洛阳水席:二十四道菜的盛宴
洛阳水席,是真不同饭店的招牌之一。所谓“水席”,一是指热菜皆有汤,二是指菜品如流水般一道接一道。水席共二十四道菜,也称“洛阳官席”,起源于唐代,是古代宫廷宴席的延续。
水席的制作工艺讲究,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八冷盘、四大件、八中件、四压桌,每一道菜都经过精心烹制。从酸辣爽口的海参汤到鲜美滑嫩的清炖鸡块,从香甜软糯的糯米甜饭到醒酒解腻的鸡蛋酸汤,每一道菜都体现了洛阳饮食文化的精髓。
牡丹燕菜:以假乱真的人间美味
牡丹燕菜,又名洛阳燕菜,是真不同饭店的另一大招牌。这道菜起源于唐代,相传与女皇武则天有关。武则天品尝了由特大萝卜制成的菜肴,因其形似燕窝,口感鲜美,遂赐名“燕菜”。后因菜形宛如盛开的牡丹,又得名牡丹燕菜,象征富贵吉祥。
牡丹燕菜的制作工艺精湛,主要原料包括白萝卜、海参、鱿鱼和鸡肉等。成品是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色泽洁白如玉,搭配的汤汁清澈见底,香气扑鼻。这道菜不仅体现了厨师的高超技艺,更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传承与创新
真不同饭店不仅是美食的代表,更是洛阳饮食文化的传承者。从最初的地摊到如今的百年老店,真不同见证了洛阳的变迁。2000年企业改制后,“真不同”成为洛阳酒家餐饮集团旗下一员,定位已放眼国际。氛围营造,文化引领,菜品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用料高精尖,让洛阳水席兼容南北,完成华丽转身。
新时代的真不同
进入21世纪,真不同饭店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2000年企业改制后,“真不同”成为洛阳酒家餐饮集团旗下一员,定位已放眼国际。氛围营造,文化引领,菜品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用料高精尖,让洛阳水席兼容南北,完成华丽转身。近年来,真不同又恢复了早餐供应,推出了外卖服务,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能够品尝到正宗的洛阳美食。
“半生一回首,还是真不同。”这是洛阳籍作家李凖为真不同饭店题写的店名时的感触。如今的真不同饭店,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一座活着的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在这里,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口汤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洛阳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