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脉觉醒,国漫时代来了!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44: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脉觉醒,国漫时代来了!

从1980年代日本动漫的黄金时代,到21世纪初美国漫画电影的崛起,再到近年来中国本土动漫的蓬勃发展,全球动漫产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将为您梳理这一发展历程,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动漫作品的特色与影响。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是中国文化市场的真空期,针对儿童的文化产品匮乏。在此背景下,日本动漫进入中国,成为80后一代的精神食粮。1980年,中央电视台引进《铁臂阿童木》,开启了中日动漫交流的序幕。随后,《北斗神拳》《幽游白书》《福星小子》《乱马1/2》《龙珠》《樱桃小丸子》《机器猫》《灌篮高手》《足球小将》等作品相继登陆中国,满足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


乱马1/2

这一时期,日本动漫创作水准出众,类型多样,从打斗类、体育类到校园写实、奇幻类,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日本成熟的商业体系推动动漫产业建立起全产业链模式,从漫画到动画,再到游戏和玩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80后中国孩子在这些作品中寻找成长的共鸣,逐渐认知人性和世界的复杂。

进入21世纪,随着80后一代长大成人,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下降。此时,美国漫画改编电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94年,《亡命天涯》以进口分账形式在中国内地上映,收获2580万人民币票房。随后,《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等美国大片相继引进,掀起观影热潮。

2000年之后,美漫改编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票房逐步走高。2002年的《蜘蛛侠》内地票房仅约500万美金,而2009年的《变形金刚》票房蹿升至6500万美金。到了2019年,23部在中国上映的漫威电影总票房已达约30亿美金。

美漫改编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尖的特效和视听奇观,更在于其宇宙体系化的创作思路。漫威、DC等厂牌通过多部电影的联动,构建起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和情节线索,这种类似电视剧的创作方式,让角色形象更加立体,情感层次更加丰富。《蜘蛛侠》系列和《蝙蝠侠》系列的成功,正是这种创作模式的典范。

进入21世纪10年代末期,美漫电影的同质化倾向愈发明显,创新空间所剩无几。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动漫开始崛起。2009年成立的有妖气和2012年成立的腾讯动漫,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镖人》等作品相继涌现,成为网络爆款。

2015年后,中国动漫以院线电影形式迎来爆发。《哪吒之魔童降世》狂揽50.36亿人民币票房,成为中国动漫电影的巅峰之作。这些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重构。《白蛇》系列将中国水墨画的清雅隽永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哪吒:魔童降世》则将当代热点议题融入传统故事,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真人漫改电影领域,《滚蛋吧!肿瘤君》以当代都市爱情喜剧的形式重现了《三毛流浪记》的相斥调性融合。在国产漫画中,《一人之下》以当代都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仙侠故事,将国风异能与青春奇幻完美融合。其构建的世界观以中国道教哲学为核心,展现了与美漫宇宙体系相媲美的深广度。

即将上映的电影版《异人之下》值得期待。导演乌尔善的强项是视听创造力,他能否在大银幕上建构起与原著丰富内涵相匹配的视觉体系,为这部顶级国漫补上一块重要的拼图?这或许是电影版能带给国漫迷们的最高惊喜。

资料来源
The Big Picture: The Fight for the Future of Movies, Ben Fritz
日本动漫“入侵”中国30余年,缘何“相爱又相杀”?(界面新闻)
200亿总票房背后的“漫威中国经济学”(娱乐独角兽)
十年中国网络漫画,到底失去了什么?(36氪)
“引进大片”进入中国大陆20年(文汇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