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嘉丽·约翰逊指控OpenAI:AI声音模仿引发的伦理困境
斯嘉丽·约翰逊指控OpenAI:AI声音模仿引发的伦理困境
2024年5月,好莱坞女星斯嘉丽·约翰逊的一纸指控,让OpenAI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这一次,争议的焦点不是AI的超级智能,而是它对人类声音的模仿。
"Sky"的声音争议
在OpenAI最新发布的GPT-4o中,提供了一个名为"Sky"的女声选项。许多用户发现,这个声音与斯嘉丽·约翰逊在电影《Her》中为AI助手萨曼莎配音的声音惊人地相似。斯嘉丽本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通过长文公开指控OpenAI"刻意模仿"她的声音,让她感到"震惊、愤怒和难以置信"。
这一指控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23年9月,ChatGPT推出语音模式时,OpenAI就曾联系斯嘉丽希望获得配音授权,但当时遭到拒绝。时隔半年,在产品发布前夕,OpenAI再次尝试联系斯嘉丽,仍未果。然而,"Sky"这个与萨曼莎声音高度相似的选项,还是出现在了GPT-4o中。
OpenAI的回应与处理
面对指控,OpenAI迅速做出反应。他们坚称"Sky"的声音来自另一位专业配音演员,并非有意模仿斯嘉丽·约翰逊。为了打消公众疑虑,OpenAI详细披露了声音选择的过程:从400多名配音演员中筛选,经过情感、声音特质等多维度评估,最终选定5个声音。这些配音工作早在2023年6-7月就已完成。
尽管如此,OpenAI还是决定暂停使用"Sky"这一声音选项。他们表示:"我们认为AI声音不应该刻意模仿名人独特的声音。"
AI声音模仿的法律边界
这起事件引发了对AI声音模仿技术的广泛讨论。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指出,如果使用了与名人相似的声音进行训练,同时又借助名人曾经演绎的角色进行营销,这种行为存在"擦边"嫌疑。
从法律角度来看,AI声音模仿涉及多个层面的权利保护:
- 声音权:类似于肖像权,个人的声音特征也受到法律保护
- 知识产权:AI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对原作品的侵权
- 隐私权:未经许可使用个人声音可能侵犯隐私
行业警示与未来展望
斯嘉丽·约翰逊的指控并非孤立事件。近期,美国配音演员Paul Lehrman和Linnea Sage也对AI初创公司Lovo提起诉讼,指控其非法使用和销售他们的声音。索尼音乐更是向700多家科技公司发出警告,禁止未经授权使用其音乐作品训练AI。
这些案例反映出AI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在技术创新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对于AI服务提供商来说,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使用他人声音进行训练前必须获得授权
- 生成内容应明确标注为AI生成
- 对平台内容进行严格审查
这起事件也给好莱坞敲响了警钟。虽然AI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但如何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保护艺术家的权益,将成为未来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斯嘉丽·约翰逊与OpenAI的这场争议,或许只是AI时代诸多挑战的冰山一角。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在创新与伦理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