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话题最近很热!你真的了解内蒙古的烧麦吗?
烧麦话题最近很热!你真的了解内蒙古的烧麦吗?
近日,董宇辉在一档直播带货中称内蒙古的羊肉烧麦是"没包好的蒸裂开的包子",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之后,董宇辉就此事道歉,表示自己没有恶意,主要还是因为自己见识短浅,以后有机会要多去尝试。
内蒙古烧麦,作为内蒙古的"顶流美食",其独特之处在于皮和馅。面皮薄透如纸、褶皱似花,透过面皮能看到内里的肉馅,咬上一口,嚼劲儿十足。内蒙古的羊肉品质优良,"中国人每吃5斤羊肉,就有1斤产自内蒙古",这是烧麦出圈的底气。肥瘦比例、擀皮手法、蒸制时间……每一道工序都不简单,都有说法,这是烧麦出圈的霸气。
内蒙古的烧麦,按皮的重量算。一两(皮重)烧麦,其实是8个烧麦,实际重量6两。一斤(皮重)烧麦,就是80个,实际重量7斤。这个"迷惑"外地人的计算方式,其实与烧麦的历史有关。烧麦起源于元代初期,在当时呼和浩特的商途茶馆销售。茶馆以喝茶为主,只是简单销售一些清蒸面饼,方便茶客充饥。如果有客人自带肉菜,茶馆就帮忙把肉菜卷在面饼中加热,用了几张面饼,就收几张面饼的钱。久而久之,烧麦就诞生了,这种按面皮计价的方式也延续了下来。至于为什么一两是8个?这与烧麦面皮的分量有关。一斤面粉和成面团,可以揪80个剂子,一个不多一个不少。80个剂子擀成80个皮包80个烧麦,恰好是一斤。
"一笼烧麦一座城,无烧麦不青城"
作为内蒙古人,尤其是呼和浩特人早餐的绝对"C位",烧麦的火爆不是偶然。一方面,是"美食+文化"催生出的不竭消费活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呼和浩特约有3000家餐馆经营烧麦,每天约有几万人吃烧麦,按人均一两算,大约每天要吃掉九千斤左右烧麦。2016年,依托大召、五塔寺、席力图召等名胜古迹,呼和浩特打造了"烧麦第一街",形成了烧麦美食文化集聚区。
另一方面,是"固本创新"的发展理念。固本,就是坚守品质、诚信经营。创新,就是适应变化、做强品牌。2010年以后,内蒙古烧麦搭上了电商"快车",速冻烧麦走向全国。素馅烧麦、麻辣烧麦、沙葱烧麦……"老绥元""麦香村""德顺源"等老字号不断创新烧麦品种,壮大消费群体。一年一度的烧麦文化节,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小小烧麦成了内蒙古的文化名片。2012年,呼和浩特烧麦制作技艺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呼和浩特街头到处都能看到烧麦店,坊间也流传有"一笼烧麦一座城,无烧麦不青城"的说法。
鲜美的内蒙古烧麦,见证着历史变迁,承载着烹饪匠心,体现着文化传承。吃一口烧麦,吃的何尝不是塞外青城的百年光阴和文化积淀。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