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睡眠健康白皮书:超50%国人失眠,专家支招改善
2024睡眠健康白皮书:超50%国人失眠,专家支招改善
“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这句流行语道出了许多现代人的睡眠困境。《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超过半数的人存在失眠症状,平均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睡眠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睡眠健康的重要性,呼吁公众关注睡眠质量,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睡眠状况。
睡眠与心理:一个相互影响的循环
睡眠问题往往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因素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反过来,长期失眠又会加重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发现,当人们面临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或生活变故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影响睡眠质量。而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加剧心理问题。
打破恶性循环:心理调节助你安然入睡
那么,如何通过心理调节改善睡眠质量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1. 学会放松,缓解焦虑
深呼吸和冥想是简单有效的放松技巧。每天睡前,可以尝试闭上眼睛,深深地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数次。冥想则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集中注意力在呼吸上,感受气流在鼻腔中的流动,帮助清空杂念,专注于当下。
2.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在每晚相同的时间入睡和起床,帮助调整生物钟。即使在周末,也要避免熬夜和赖床。
3.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蓝光屏幕,以免干扰睡眠。
4. 适量运动,释放压力
白天进行适度锻炼(如慢跑、游泳或瑜伽),但睡前两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运动可以帮助释放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5. 调整心态,接受不完美
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失败。不要因为偶尔的失眠而过度焦虑,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仍然无法改善睡眠状况,或者失眠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治疗方法,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睡眠是健康的基石,良好的睡眠质量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睡眠健康,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睡眠状况,迎接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新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