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南隍城乡:深远海底播海参的秘密
长岛南隍城乡:深远海底播海参的秘密
长岛南隍城乡位于渤海深处,由一座孤岛组成,全乡岛陆面积仅1.83平方公里,居民不足千人。然而,这里却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是全国少有的无污染海域之一。南隍城乡海域辽阔,水质肥沃,自然生长的海参、鲍鱼、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达百种之多,被誉为“中国鲍鱼岛”。
深远海底播海参:自然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南隍城乡的深远海底播海参养殖,是其海参产业的一大特色。这种养殖方式将海参苗投放到25米深的海底,让其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不经过任何人工干预。这种方式虽然面临生长周期长、捕捞难度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更高的品质和更好的市场反响。
南隍城乡通过贝、藻、参等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海参品质,还有效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2023年,南隍城乡实现海参采捕量20吨,海参产业已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
品质优势:自然生长的馈赠
深远海底播海参与圈养海参相比,具有显著的品质优势。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深远海底播海参的营养价值和口感都更胜一筹。
生长环境:深远海底播海参生活在自然海域中,随海水自由流动,需自行觅食并适应复杂环境;而圈养海参则在人工养殖池中生长,条件可控但缺乏天然环境的挑战。
形态特征:深远海底播海参体型多样,大小不一,颜色受自然环境影响变化较大;而圈养海参体型较一致,颜色单一。深远海底播海参的肉质紧实,营养丰富,刺短粗且密集,腹足强壮;而圈养海参肉质相对较软,刺细长,腹足稀疏。
营养价值:深远海底播海参富含蛋白质、多糖、皂甙等营养成分,自然生长周期长,营养价值更高;而圈养海参虽有人工补充饲料,但整体营养价值略逊一筹。
产业蓬勃发展:从养殖到文化
南隍城乡不仅在海参养殖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通过举办海参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海参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7月,南隍城乡首届海参文化节在南隍城村南村广场开幕,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业内人士参与。文化节期间,不仅有精彩的文艺演出,还有海参捕捞体验、海参美食品尝等特色活动,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南隍城乡的海参文化。
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保护的典范
深远海底播海参养殖不仅是南隍城乡的特色产业,更是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通过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南隍城乡实现了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双赢。这种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海参品质,还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未来海参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烟台国际零碳岛”建设的推进,南隍城乡的深远海底播海参养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种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养殖模式,必将在未来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