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一个理想国的诞生与破灭
《桃花源记》:一个理想国的诞生与破灭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这篇文章通过武陵渔人的行踪这一线索,巧妙地将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中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桃花源记》的行文线索清晰,主要围绕渔人的行踪展开: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全文以一个普通武陵渔人的经历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将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情节串联起来,最后又提到名士去寻访桃花源却未能找到的故事。
这个武陵人的奇遇虽然是虚构的美好幻想,但却得到了千年以来无数名士的极高评价。在《桃花源记》中,那些身处世外桃源的人不过是保留了天性的纯朴的一些普通百姓,他们的祖先是为了躲避秦朝末年的战乱而隐居到此处,几百年来都没有离开过。他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是为了躲避苛捐杂税,这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理由。而武陵人无意间来到这里,也是身处乱世中。但是武陵人在这里与世无争地生活了几百年,不知有汉、三国、乃至魏晋,相比之下,武陵人身处的桃源的确是理想主义的一片乐土,尽管这片乐土只是一个和平、宁静、祥和的生活。但在乱世中已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更突出了《桃花源记》的悲剧色彩,但是和平祥和的生活也给了人们无限的希望。
在这里,陶渊明已不只是为了一个人躲避而躲避,更是希望在战乱中的百姓能获得解脱。然而我们又面对了一个问题,那个武陵人为何要离开桃花源?如果我们再次给他一个重返桃花源的机会,他是留在这个乱世还是来到这片乐土?可能会选择在桃花源里度过,但是不知他是否会想到,桃花源这片乐土只会让人忘记自我,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生活的意义,幸福的生活剥夺了他思想的权利。更何况那只是一个梦,过分的沉迷只会让人沦落。那样活着,便也是死了似的。但在现实的痛苦中,痛苦的现实能让他永远记住桃花源这个美好的梦,给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
我想现在,已经不是在讨论那个时代的选择,更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拷问。究竟是应该逃避着现实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就算是困难重重也一样心怀梦想?所以桃花源记存在着,以一种千古不朽的方式存在着。我们需要这种温暖的色泽来装点生活,尽管这种色泽是虚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