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视力模糊到驾驶困难,干眼症的危害与科学预防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1 16:53:5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视力模糊到驾驶困难,干眼症的危害与科学预防指南

干眼症不仅会导致眼睛干燥、刺痛等不适,还可能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干眼症如何影响视觉功能,并提供实用的预防和缓解建议。

干眼症对视力的影响

干眼症不仅影响眼部舒适度,同时也可能对视力造成显著的影响。

视力(visual acuity),又称为视力敏锐度,是用来评估视网膜对视觉图像的清晰度;而视觉功能(visual function)则是描述视力在从事日常活动时的表现。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影像品质,取决于光线穿 过眼部结构的路径是否保持清晰。可以想见,眼睛表面的泪膜是光线进入眼睛、形成清晰影像的第一道防线。

而因为泪膜稳定性不佳所引起的干眼症,可能透过不同机制导致视力下降,其中包括:

  • 泪膜不稳定: 泪膜不稳定可能会导致高阶像差(higher-order aberrations),而高阶像差与许多视觉障碍有关,例如视力模糊、光晕和对比视力丧失。

  • 点状角膜炎(punctate keratitis): 干眼症常伴随点状角膜炎,这会影响光的散射,引发眩光的症 状;有研究利用对比视力和功能性视觉测量发现,干眼症病人的中央浅层点状角膜炎会显 著恶化视觉功能和光 学品质。

  • 使用人工泪液: 使用人工泪液,有可能因而药膏型人工泪液因为黏度较高,使用后会短 暂干扰视觉功能。

不同年龄层的用眼习惯

随着科技进步,现代人的生活、用眼习惯也逐渐变化。根据调查,近九成台湾民众有使用智能手机,平均每日使用时间长达2.9小时。调查也发现年纪越轻的族群,使用时间越长。

  • 49岁以下年龄层: 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间超过3小时。

  • 29岁以下民众: 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间则在5小时以上。

而英国一项系统性回顾和综合分析显示,全球各年龄层的屏幕使用时间(total screen time)在COVID-19疫情期间均有增加,特别是6-10岁的儿童,每天平均增加1.4小时。

在 这用眼过度的 时代,人们在学习、工作或娱乐上,无时无刻不盯著电脑、手机平板或电视萤幕,除了加深近视或数位视觉疲劳(digital eye strain)之外,过度专注地盯著萤幕让许多人忘了眨眼,导致眼球表面的泪液蒸发,无疑也会引起或加重干眼症的症 状。

干眼症视觉症状的呈现特征

探 讨干眼症对视力的影响时,通常会著重於功能性视力(functional visual acuity),也就是视力在持续的视觉活动中随时间变 化的表现,以更準确地反映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功能状况。

干眼症对视觉功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多项研究表明,干眼症对视觉功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阅读: 与正常人相比,干眼症病人在持续凝视、阅读一段 时间后,阅读速度会明显下降。

驾驶: 调查指出干眼症病人中,有三成自述其驾驶能力受到 影响,症状严重的干眼症病人受影响的比例更高 达四成以上。

视觉相关生活品质: 研究以视觉功能问卷对干眼症病人和一般 族群进行评估发现,干眼症病人有明显较差的一 般视力、眼睛疼痛、远距离活动、视觉相关心理 健康和依 赖程度,表示视觉相关生活品质较为低落。

预防与缓解方法

综上所述,除了眼睛干涩、有异物感之外,视力模糊也可能是得到干眼症的征兆。许多研究证实干眼症会影响视觉功能,不仅使生活品质变差,还可能降低驾驶能力,陷自身或他人于危险之中。因此,我们平时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发现干眼症症状时应即时咨询医师,尽快改善生活习惯或环境,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为了阻止干眼症对视力造成影响,您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 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时,别忘了定时眨眼。

  • 在桌上放一杯水或使用加湿器,提高所处室内环境的湿度。

  • 外出时佩戴太阳眼镜或护目镜,减少阳光和风的刺激。

  • 避免电风扇或暖气直吹眼睛。

  • 保持均衡饮食,适时补充水分,注意眼部清洁。

  • 在医师处方下使用人工泪液,若症状持续或有特定状况,寻求医师建议采取更进阶的治疗方式。

透过这些简单的预防和缓解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干眼症带来的不适,保护您的眼睛健康。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后,建议咨询医师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改善您的眼部健康和视觉品质。

参考资料

  1. American Optometric Association. Dry eye. Available at: https://www.aoa.org/healthy-eyes/eye-and-vision-conditions/dry-eye?sso=y(Accessed in Mar. 2024)

  2. Guo OD LW, Akpek 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dry eye disease on quality of life and visual function. Turk J Med Sci. 2020;50(SI-2):1611-1615.

  3. Morthen MK, Magno MS, Utheim TP, et al. The vision-related burden of dry eye. Ocular Surf. 2022;23:207-215.

  4. Szczotka-Flynn LB, Maguire MG, Ying GS, et al. Impact of Dry Eye on Visual Acuity and Contrast Sensitivity: Dry Ey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tudy. Optom Vis Sci. 2019;96(6):387-396.

Abelson MB, Udell IJ, Weston JH. Normal human tear pH by direct measurement. Arch Ophthalmol. 1981 Feb;99(2):301.

  1. TCS 台湾传播调查资料库。台湾民众手机使用习惯调查 - 2019。Available at: https://crctaiwan.dcat.nycu.edu.tw/ResultsShow_detail.asp?RS_ID=97 (Accessed in Mar. 2024)

  2. Trott M, Driscoll R, Irlado E, Pardhan S. Changes and correlates of screen time in adults and childre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ClinicalMedicine. 2022;48:101452.

  3. Al-Mohtaseb Z, Schachter S, Shen Lee B, Garlich J, Trattler 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y Eye Disease and Digital Screen Use. Clin Ophthalmol. 2021;15:3811-3820.

  4. Akpek EK, Karakus S, Ramulu PY, Mathews PM. Sustained Gazing Causes Measurable Decline in Visu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Dry Eye. Am J Ophthalmol. 2020;210:107-115.

  5. Le Q, Ge L, Li M, et al. Comparison on the 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outpatients and general population with dry eye syndrome. Acta Ophthalmol. 2014;92(2):e124-e132.

  6. Jones L, Downie LE, Korb D, et al. TFOS DEWS II Management and Therapy Report. Ocul Surf. 2017;15(3):575-628.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