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广州地铁中的高科技,你都知道多少?
藏在广州地铁中的高科技,你都知道多少?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老大哥”,广州地铁不仅是打工人最常选择的出行方式,更藏着不少高科技。
广州地铁的“大脑”
“准时”“安全”“快捷”,是很多朋友对广州地铁的第一印象。但广州地铁能保持“湾区最快”、客流强度全国第一、运营安全表现、正点率连续多年世界第一,是因为它有一颗强大的“大脑”。
穗腾OS,是由广州地铁和腾讯联合打造的新一代智慧轨道交通操作系统,充分融合工业控制、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AI等关键技术。
通过万物互联,在各机电设备智能运维应用上线后,“大湾区最快地铁”18号线生产检修人员配员可减少16%;在一键开关站、视频巡更巡检等智慧车站应用上线后,原本需要1个小时完成的人工巡站工作,现在通过智慧摄像头10分钟即可完成。
“穗腾OS”系统掌握车辆的运行、车站内人流等信息
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发中心,穗腾联合实验室主任俞军燕介绍,作为广州地铁数字化转型的统一数字底座——穗腾OS将不止支持地铁,还将支持城际铁路,“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智慧湾区出行,正迎面而来。
智能环控系统
客运量巨大的广州地铁,除了安全快捷,乘坐的舒适感也特别重要。特别上下班时间,舒适的乘坐环境也能带来好心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智慧环控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2021年9月28日,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于开通运营,该线在全国首次全线采用高效智慧环控系统和装配式冷水机房,还配备了EC风机空调机组等高效设备,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全线网转化。
广州地铁智能环控系统
全线通风空调系统,比非磁悬浮的站点制冷系统年均运行能效比高15%以上。而高效智慧环控系统,则主要提高车站空气质量及乘客舒适感、降低地铁“耗能大户”的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
目前,十一号线及“十三五”新线工程的地铁线路全部采用车站制冷机房和车站空调系统能效指标交付的验收要求,该模式已经在深圳、宁波、苏州、佛山等城市推广应用,对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乃至全国各行业高效机房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最难建的五号线
在广州目前所有地铁线中,五号线号称广州“史上最难”的地铁线路。全长三十二公里的五号线,所经之处,如同将“地质博物馆”“逛”一遍,七次穿越断裂带、两过珠江、六次穿越广茂铁路,首次碰到巨大溶洞群。
五号线沿线施工
不过在工程师们的合力技术攻克下,成功开通的广州五号线,也在施工过程中创造出六个全国第一:
- 第一条盾构机成功穿越溶洞的线路;
- 第一次盾构机挖出最小曲线半径只有206米的隧道;
- 第一次采用先隧道后车站的创新工法施工;
- 第一次在富水砂层进行暗挖矿山法施工;
- 第一次采用矿山法洞内桩基托换;
- 第一次采用网络监测系统进行信息化施工。
此外,广州地铁还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为出发点,聚焦解决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装备制造中的核心技术问题。
而在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上,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该中心先后承担64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25项,编制发布标准134项。攻克了列车在途监测与安全预警、行车关键设备设施主动运维、轨道交通一体化智慧平台、面向典型行业的新型网络架构和泛在网络接入、运营重大风险防控、复合地层盾构等“卡脖子”核心技术。
另外,还研发了国内首套自主可控的MTC-I型CBTC信号系统、行业首个基于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智慧操作系统-穗腾OS、复合地层盾构工程成套技术等重大系统装备,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实现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