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绩会报里的中国经济新动向
银行业绩会报里的中国经济新动向
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资产规模达33.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5%;实现税后利润1265.36亿元,财务效益指标保持稳健。这份成绩单不仅反映了银行业的经营状况,更折射出宏观经济的新动向。
信贷投向之变:经济结构调整的风向标
上半年,银行业在信贷投放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中国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比年初新增1.21万亿元,增幅7.32%。其中,对公信贷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新增1.06万亿元,增幅9.98%;对私信贷贡献有所提升,境内人民币个人贷款新增1439亿元,增幅2.47%。
从行业投向来看,制造业、交通运输、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获得重点支持。同时,普惠贷款、绿色信贷、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等重点客群和领域信贷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风险指标之变:金融稳定的晴雨表
在风险控制方面,银行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不良余额2612.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0.62亿元。不良率1.24%,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集团关注贷款占比1.43%,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相关风险。随着国家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的各项政策效果显现,房企外部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中国银行持续加强风险管控,提升清收化解能力,截至6月末,房地产行业不良较上年末持续“双降”,不良余额470.8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87亿元;不良率4.94%,较上年末下降0.57个百分点。
面临挑战:全球经济不确定下的稳健经营
尽管业绩表现亮眼,但中国银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需要平衡服务实体经济与风险管理。利率下行压力持续,银行息差进一步缩窄。中间业务收入下滑,需要开拓新的盈利模式。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强,资金成本上升。
应对之策:数字化转型与结构优化双轮驱动
面对挑战,银行业积极应对。一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建设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普及数字化服务,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另一方面,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新兴业务领域,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展望未来:服务实体经济与推动经济转型的重任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路线图的推进,银行业将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绩会报传递出积极信号: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不仅为自身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宏观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