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聚会催婚,徐永明教你保持心理健康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23: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聚会催婚,徐永明教你保持心理健康

春节前夕,一则“当代年轻人在过一种很新的年”的话题在微博引发热议,360万网友参与讨论。有人选择去潮汕看“英歌舞”,有人计划在东北“闯关东”,还有人打算在山里的“无信号区”进行Citywalk。这些“花式”过年方式背后,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春节习俗的差异化态度,也反映出他们在面对催婚等压力时的无奈与反抗。

催婚,让春节变成“春愁”

“回家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回家的理由却有很多。”95后女孩李智的话道出了许多同龄人的心声。在老家,她不仅要面对频繁的相亲,还要应对亲戚们的各种“关怀”。“那种落差感让人更手足无措。”李智说,过去曾一起聊电视剧、聊恋爱关系的堂姐妹,如今话题却转变成婆媳关系、家务事、奶粉、尿布、学区房……她越来越感觉自己有些“插不上嘴”。

像李智一样选择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数据显示,在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里,只有33%计划今年春节回乡过年。他们有的是为了避免催婚,有的是为了逃避走亲访友的奔波,还有的是为了节省开支。子其,一个福建女孩,选择留在广州过年,因为她发现“回一趟家的开销太大了”。她算了一笔账:给亲戚家的孩子发红包,一个就是500元,有时候要发四五个甚至十几个,再加上机票、礼品的花费,能花掉她一两个月的工资。

如何优雅应对催婚?

面对催婚,我们该如何优雅应对,让自己不至于陷入尴尬境地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催婚背后往往是亲戚们对婚姻的期待与对你未来幸福的关心。但这样的关注有时却变成了压力。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理解,面对催婚,有三种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冷处理和幽默化解。

  • 积极应对:如果对方情真意切,可以考虑适当分享自己的生活目标,告诉他们你在追求怎样的理想与发展。这样不仅让亲戚知晓你的想法,也能巧妙地转移话题。

  • 冷处理:如果你更希望保持距离,可以说:“我今年忙着工作,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这样的回应虽然让人失望,但可以有效减少对方的干扰。

  • 幽默化解:你可以自嘲一句:“我只想先练好厨艺,等我做出一手好菜再考虑这些吧!”这样不仅轻松化解了气氛,还给自己留下了选择的余地。

专家支招:多沟通,少焦虑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情感障碍科徐永明主任医师建议,年轻人不要本能排斥父母催婚,而是要多和长辈主动沟通自己的情况。比如多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告知目前的感情状态,是否有心仪对象,正在接触中。

“催婚”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两代人对婚姻和生活的不同理解。年轻人追求个性和自我实现,而父母一辈则更看重传统的家庭观念。这种差异导致了春节期间的“催婚”现象。但正如徐永明所说,春节最重要的意义是团圆,而不是充阔气。让我们以爱的名义,祝福自己,与伴侣在对的时间携手同行,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急于妥协。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春节的团聚中,度过一个和谐而自在的假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