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从玻璃大王到慈善教育家,创办福耀大学的8年坚守
曹德旺:从玻璃大王到慈善教育家,创办福耀大学的8年坚守
2025年春节前夕,京东董事长刘强东再次回到家乡宿迁市光明村,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1万元现金,为小学老师发放10万元红包,预计现金和年货总价值达3000万元。这一善举不仅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人们再次聚焦到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行为上。与刘强东一样,另一位企业家曹德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
慈善的本质:不只是钱
曹德旺曾说:“慈善的本质是你伸出援助的那双手。”这句话道出了他对于慈善的独特理解。在他看来,慈善不仅仅是捐款捐物,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理念与刘备在《三国志》中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谋而合。
超越捐款:曹德旺的慈善模式
作为福耀玻璃的创始人,曹德旺的慈善之路始于2008年。那一年,他萌生了创办一所“高水平、低学费”的民办大学的想法。这个看似美好的愿望付诸实施之路并不平坦。最开始,仅仅是申请创办手续就遭遇了重重阻碍,最后整整等待了8年,直到2016年才终于拿到120亩的土地指标,创办过程算是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土地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更多的质疑和阻力接踵而至。有人对“福耀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模式表示担心,认为一个企业家办大学缺乏资格和能力;还有人直指曹德旺办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廉价劳动力”,充当自家企业的助手。
面对质疑,曹德旺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他解释说,创办“福耀大学”的初衷就是要让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够负担得起高等教育,避免出现“因穷而读不起书”的情况。因此学费将严格按照成本收取,远低于同等私立大学的学费水准。至于人才培养,将聘请各路优秀的教授和学者,努力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坚守初心:在质疑中前行
曹德旺的慈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对“福耀大学”的质疑,他还面临其他方面的争议。有人指出,尽管他在慈善事业上投入巨资,但对自家员工的待遇并不理想。对此,曹德旺的解释是,福耀集团的员工工资待遇已经处在行业较高水平,再继续增加会打破整个行业的工资秩序,并最终损害到公司和员工的长远利益。
这些质疑并未动摇曹德旺的慈善决心。他认为,对于企业家来说,已经可以安享晚年、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依然不忘初心,甘愿承担舆论的非议,只为能孜孜不倦地把“福耀大学”这个梦想实现。这份不服输的坚韧和勇气,何尝不是中国民族的民族精神体现?
启示与展望
曹德旺的慈善之路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首先,慈善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金钱的付出,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其次,真正的慈善需要坚持和毅力,需要在质疑和困难中坚定前行。最后,慈善的最高境界是“授人以渔”,通过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人获得改变命运的能力。
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像曹德旺这样的企业家,他们不仅创造了财富,更用行动诠释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谛。正如刘备所说:“可法者取之,不可法者舍之。”让我们学习曹德旺的精神,从小事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善意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