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贵州玉屏:65岁侗族阿婆30年坚守,让红粑飘香万家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43: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贵州玉屏:65岁侗族阿婆30年坚守,让红粑飘香万家

在中国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每逢过年、娶亲、老人高寿等特殊的日子,红粑都是必不可少的美食。这种外表喜庆、口感软糯香甜的传统美食,不仅承载着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凝结着一代代手艺人的匠心传承。


图为姚兰珍在制作红粑。

年关将至,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进入制作传统侗族美食的旺季,打糍粑、腌腊肉、灌香肠、做红粑……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处处洋溢着“年味”。红粑因其寓意喜庆的红色外表,尤其受到侗族同胞的喜爱。

走近玉屏自治县田坪镇白果村村民姚兰珍家,一家人正在制作红粑,在阵阵欢声笑语中,姚兰珍的儿媳妇将前一天晚上泡好的米打碎,姚兰珍则在蒸煮制作红粑需要的芡粉,各司其职,为制作红粑做准备工作。

在玉屏自治县,每逢过年、娶亲、老人高寿、小孩满周岁、新房竖柱上梁等特殊的日子,红粑都是必不可少的美食。红粑制作需要将糯米和粘米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并用食用“品红”为颜料,再经过碎米、打芡、揉团、分等、滚红米、上蒸笼等工序精制而成。

今年65岁的姚兰珍有30多年制作红粑的经验,对做红粑早已得心应手,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老师傅”,她手工制作的红粑口感软糯香甜,备受大家欢迎。


图为红粑。

姚兰珍说,“红粑需要纯手工制作,用柴火慢慢蒸煮,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蒸煮好。”

红粑是喜事和红火的象征,过年期间喜事多多,大家都会向姚兰珍购买红粑,她在年前便接到了13家大订单,有时候甚至要做到晚上十二点,才能完成第二天的订单。

“现在过年了,陆陆续续接到的订单有很多家,因为纯手工做不快,经常忙不过来。”姚兰珍说,红粑不仅是过年餐桌上的一道菜肴,更是玉屏人祖祖辈辈的传承。


图为姚兰珍和家人在搬运红粑。

近年来,姚兰珍慢慢培养儿媳妇姚燕做她的传承人,对制作红粑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制作粑团的材料比例,揉捏的时长、技巧和程度。

在小屋里,姚燕揉着粑团,等份分团,姚兰珍则为粑团滚红米“穿红衣”,随后便是上蒸笼蒸熟。屋里屋外烟火袅袅,灶台里的柴火噼里啪啦烧得正旺,一个多小时的蒸煮后,红彤彤、圆滚滚的红粑便做好了。打开蒸笼,香飘四溢、色泽诱人,拿起一个,蘸着白糖,咬上一口软糯香甜,回味无穷,儿时的年味也涌上心头。

红粑粘着“年味”与团圆,是玉屏人的一抹乡愁,寄寓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