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餐桌上的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的餐饮文化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9: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餐桌上的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的餐饮文化

《餐桌上的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水墨画形式展现魏晋饮食文化的动画作品。它通过每集三分钟的时长和诙谐幽默的语言,带领观众领略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本文将从食材、烹饪方式、节日庆典、待客礼仪和养生保健等多个方面,解读这部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故事情节新颖而不失真,充斥着魏晋饮食的场景

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我们不仅能看到先民对天神与自然的敬畏,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的礼仪以及先民的生活方式。

《餐桌上的世说新语》中描绘的故事,并不完全遵从《世说新语》中的顺序作为主线,而是通过饮食的方式,逐集为观众展示和讲解,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每集较短的时长,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领略魏晋时期人们餐桌上的饮食。

这部作品与早期中国动画的展现方式上又略有不同。这部作品在出现时,互联网已经十分发达,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和现在连载更新的方式,将故事传播开来。借助每集三分钟左右的时长和每集相互独立却又有内在联系的故事,观众在闲暇的间隙,便可以对所描绘的故事有一定认知,并激发观众对《世说新语》及当时社会的兴趣,以此促进观众了解历史的兴趣。

这部作品在描绘时,每集都会出现与该饮食相关的历史人物,在激发观众的感官效果的同时,能起到很好的讲解效果。如讲解杨梅时,通过曹操和孔坦的出场,描绘的杨梅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源远;在胡饼一集,王羲之出场讲解,而王羲之又爱好胡饼,借此展现了胡饼的历史。

而在国产动画中,虽有一些饮食为主题的动画,如《神厨小福贵》等,但通过饮食来介绍文化却十分少见。这部作品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方式,同时也为历史题材的动画带去了借鉴。这部作品在描绘中,也在间接上为我们展现了魏晋时期与现代中国饮食上的差别:魏晋时期无论是食材的种类还是烹饪方式都比现在缺少很多,但对于当时却有了极大的丰富。

同时,这部作品的故事设置上,一些食物的出现,展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中各种文化的传播。如胡饼在中原的出现,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社会环境的文化交融,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文化。

魏晋时期的食材得到丰富,烹饪方式得到提升,并出现餐饮文化的书籍

在现代日本动画传入中国的时期,部分国产动画在吸取日本的作画风格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餐桌上的世说新语》却通过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诙谐幽默的科普,并以相对简单的构图,使观众在了解到饮食文化的同时,仿佛回到了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各民族的迁徙和流动开始频繁,也打破了民族文明赖以存在的地域藩篱,进而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这一时期,各民族在自身饮食习惯和食物种类的基础上,逐渐吸收了其他民族带来的食及其制作方式等,逐步形成了更加丰富的饮食文化。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分裂、大动乱的时期,又因“九品中正”制的创立和发展,这一时期士人阶级不断发展壮大。而士人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还是中国文明的主要创立者,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找寻出一些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

而《世说新语》又是记录了魏晋士人的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餐桌上的世说新语》又其进行了加工,通过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魏晋士人的独特样貌。这种展现,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构成的了解,并以此为契机,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的兴趣。

在魏晋时期,食物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在秦汉时期,粮食种植上呈现南米北粟的格局,但随着北方人口南迁,北方旱田作物也开始向南方传播。而在南迁时,粮食开始分化出不同的品种,至魏晋时期,粟的品种就发展到86个之多。而在魏晋时期,羊肉的食用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向南迁徙,也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吃羊肉的习惯,甚至出现了一些如羊酪这样的原本极具北方特色的食物。

同时到魏晋时期,蔬菜得到广泛的种植,其中的种类也十分多,甚至在大城市出现了专门的蔬菜市场。而且当时出现了以种植蔬菜为生活来源的人,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蔬菜市场的活跃。

中国古话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只有食物种类的丰富,缺少食材的制作方法也是不行的。魏晋时期以前,汉族传统的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但随着少数民族开始大量向中原迁徙,各民族的饮食方式开始相互传播,并对彼此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魏晋时期,基本的烹饪方式有近三十种,而且出现了对制作酱、醋、蔬菜腌制等方法,这也体现了食物的制作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各民族间的烹饪方式相互影响,改变了人们以往的饮食方式。如魏晋时期颇为流行的炮制肉类法,这种制作方法便是胡族带入中原,并流行开来的。与此同时,胡族也吸收了汉族的部分烹饪技术,并加以改进,发展了自己的烹饪技术与文化。

而在魏晋时期,因食品种类和烹饪方式的增多,出现了大量记载饮食文化的书籍。这些书籍对烹饪经验进行和各种食谱等进行记载,这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饮食的重视,从侧面表现出了魏晋时期食材的丰富和烹饪技术达到较高水平。

饮食文化对魏晋时期的节日庆典、待客带去革新动力,并促进养生保健发展

魏晋时期的饮食变化,必定会带来节日庆典、待客等方面的变化,同时饮食文化也能从一定方面表现出魏晋时期的社会文化。

民族的节日庆典是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也是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如上巳节,原是百姓们在当日都聚集在河边,洗涤清洁,以达到祛除疾病和污垢、祈求身体健康的目的和美好愿望。但这个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的改变,也发生了该百年。到魏晋时期,已演变成了带有祈福意味的聚会。人们往往会在这一天宴饮欢聚,享受春日美好的自然风光。而冬至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与春节同等重要。常观祭祀的家宗人要在冬至这天向天神、人鬼祭祀,以达到消除灾难,祈求百姓免受饥饿之苦的美好愿望。但到魏晋时期,冬至也逐渐转变为和除夕一样,有了亲人团聚的风俗。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而“民以食为天”的饮食观念,必然与礼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人们恪守的饮食礼仪,而这其中与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待客礼仪。如《世说新语》中记载的,山涛在会见朋友时,其妻子扮演了贤内助的角色,不仅让山涛得体地招待了客人,还圆满了主家的礼数,巩固了三人的友谊。这也表明了在当时社会,好友来访时,备办美味佳肴是女主人的工作,亦是主人家的礼仪,同时这种礼仪方式在现代也得到了一定的继承。

而且无论贫富贵贱,在宾客来访时,尽力准备美食,都是主人家应尽的礼仪。一餐美食,不仅能联络主宾之间的感情,还能获得机遇。如魏晋时期,陶母卖发招待范逵的事件。陶侃年少时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年冬天,同郡的孝廉范逵来陶侃家借宿,但陶家家徒四壁,而范逵一行马仆众多,陶侃十分为难。陶母见此情形,剑侠自己的头发拿去变卖,换来食材,并将物资的支柱砍下一脚作为柴火,再拿坐席里的稻草作为马匹的草料。临行时,范逵对陶侃许下了为他美言的诺言,并在之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由此可见,魏晋时期的士人对于饮食之礼、待客之礼的重视十分强烈。

而养生保健,也在这个时期产生。魏晋时期,政权、生命更替无常,使得文人雅士开始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老庄思想的兴起,士人开始寻求保养天年的养生指导,其主要表现在饮食上以服用五石散为代表。这种养生方式的出现,逐渐演变成魏晋时期一种十分盛行的社会风气。

除了服用五石散,魏晋时期还出现了食用谷物和医疗保健的两种养生饮食。食用谷物主要的表现是在服粥上,这些粥主要以粟米或豆类做成。这种养生的方式为后世的养生法提供了思路,并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下来,并影响至今。而魏晋时期的医疗保健主要饮用药酒养生。此时的医疗水平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对于药材的使用也更为丰富,因此出现了药酒养生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出现,至今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通过《餐桌上的世说新语》,使人们开始更为关注魏晋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这其中,不仅展现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普通百姓的饮食改变,还展现了中国饮食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折射出了魏晋士人的生活方式与环境。

而魏晋时期特殊的饮食文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但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才会促使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影响至今。

参考文献:

《齐民要术》

《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