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精神压力如何变成身体不适?解码躯体化症状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08: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精神压力如何变成身体不适?解码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是精神疾病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如头疼、拉肚子、失眠等。这些症状看似身体问题,实则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深入探讨躯体化的生理基础、心理根源以及应对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现象。

躯体化的生理基础

所谓躯体化症状,是指抑郁、双相、焦虑、强迫等精神疾病患者,因精神问题导致的身体症状,如头疼、拉肚子、吃不下饭、暴饮暴食、身体酸痛、失眠或嗜睡等。躯体化同时也是判断是否存在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从生理基础来看,躯体症状源于植物神经的异常反应。植物神经是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整内脏活动的神经,人的心脑血管、消化、代谢、内分泌系统,都受到植物神经的调控。植物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关系,在医学生被称作“拮抗”,即交感神经活跃时,副交感神经不活跃;副交感神经活跃时,交感神经不活跃。

总体而言,副交感神经保证人在放松时身体系统的稳定,如心跳缓慢而稳定、呼吸平和等;交感神经负责调控人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如遇到刺激、精神紧张时,交感神经变得活跃,导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肠胃快速蠕动(可能表现为“拉肚子”)。在特别紧张的情况下,甚至会失去意识昏厥。

正常人也会有躯体反应,但在刺激事件过去后,随着情绪的平复,症状也会消失。例如,很多人在考试前会很紧张,出现一晚上睡不着觉、早晨忽然闹肚子等症状,但当考试结束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但是,即使没有特别的事件或刺激,交感神经依旧被异常调动,导致身体持续不适,这就是“躯体化”。

躯体化的心理根源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躯体化症状的根源是未被处理的焦虑与神经活动的绑定。弗洛伊德认为,当精神冲突和混乱被压抑到意识底层时,总会通过某些途径返回身体,这就是躯体化。

例如,有些青少年表示听到嘈杂的声音就会不由自主地身体不适。这可能源于他们在幼年时经常被父母大声要求、指责,或者父母对嘈杂的声音感到不适,影响到孩子。当他们成长到青少年阶段,一旦听到嘈杂的声音,即使与自己无关,也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自己在被要求、被指责。

不少青少年在焦虑时喜欢啃手指头,这是因为人在婴儿阶段会经历“口欲期”,惯于用口和舌来探索外界,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抑郁青少年虽然早已脱离这个阶段,但在失控时仍会用最原始的方式处理焦虑。

躯体化有时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支撑。面对无法理解的精神痛苦,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身体痛苦,并与现实压力隔离开,确实能带来一些缓解。例如,孩子在考试前肚子疼,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去想恐惧的考试,从而缓解心境。

如何应对躯体化

很多患者因上述问题去医院检查,但查不出任何异常,这是躯体化的典型表现,因此很难直接对症治疗。

面对青少年的躯体症状,家长首先要予以重视,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要看到、接纳躯体症状背后反映的内心痛苦。更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反复盯着孩子的症状不放。这种行为第一次出现时可能不严重,但一旦被家长强行制止,反而会强化这种反射。

从潜意识层面看,躯体症状的一个来源是孩子对父母过度要求、控制产生的焦虑。当父母对青少年的躯体症状产生强烈反应时,孩子可能会感受到这是一种控制父母行为的方式,也能获得关注。这种关注哪怕是批评指责也好过完全忽视,只有通过某些行为才能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这个过程是从无意识的神经反射开始的,当孩子因躯体症状得到关注,一旦遇到类似情境,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躯体症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