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网络视角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抗肝癌潜能及其组方功效配伍特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0: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网络视角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抗肝癌潜能及其组方功效配伍特点

复方鳖甲软肝片是一种由11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效果。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抑制肝癌方面也展现出一定的潜力。本文从网络视角探讨了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抗肝癌潜能及其组方功效配伍特点,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复方鳖甲软肝片(FBRP)由鳖甲、莪术、赤芍、当归、三七、党参、黄芪、紫河车、冬虫夏草、板蓝根、连翘共 11 种中药组成,是我国临床批准的抗肝纤维化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疗效显著。化学成分研究表征发现,FBRP 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如人参 皂 苷 ),单 萜 类( 如 芍 药 苷 ),黄 酮 类( 如 芒 柄 花素),苯乙醇苷类(如连翘酯苷),挥发油(如洋川芎内酯),有机酸(如没食子酸)等 38 种成分。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复方鳖甲软肝片可能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肽系统的反应、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活性和调控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Smad 通路信号等发挥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沉积及促进其降解的作用,从而改善肝细胞代谢、防止肝细胞损伤和促进肝细胞恢复。在干预肝癌发生发展方面,赵志敏等发现临床患者不同时间点的FBRP 药物血清对HepG2 人肝癌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周宇辰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核苷类抗抗病毒.药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效果,联合用药组的肝纤维化逆转程度明显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组,长期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

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方理论与功效组的划分

方中鳖甲软坚散结,滋阴潜阳,为君药。当归、赤芍、三七三者共用,养血柔肝,活血祛瘀,为臣药。加黄芪与党参,健脾益气,寓“肝病实脾”之意;配紫河车与冬虫夏草,益肾填精,育阴养肝,寓“乙癸同源”之意;配板蓝根与连翘,清热解毒,六药俱为佐药。方中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助鳖甲散结消癥,但用量较小,为使药。鳖甲、赤芍、当归、三七诸药可直达肝经,兼为使药。全方重用血肉有情之品和行气养血、逐瘀生新之品,立意软坚、活血消积,能平衡气血、调整阴阳。围绕核心功效,以君臣佐使之分做第1层划分,再以 6 味佐药中的归经之别做第二层划分,将 FBRP 拆分为消癥散结组(鳖甲、莪术),补血活血组(赤芍、当归、三七),益气健脾组(党参、黄芪),育阴养肝组(紫河车、冬虫夏草)和清热解毒组(板蓝根、连翘)5 个功效组,该分组直接反映中医方解理论,能够与治法治则相呼应。

复方鳖甲软肝片 所含 5 个功效组既有共同的核心靶标群及通路群又各有侧重

前者主要涉及神经系统调节、维持“免疫-炎症系统”平衡、多种物质能量代谢途径调节和癌症相关通路调节等环节;后者主要体现在 5 个方面:①消癥散结组和益气健脾组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可概括为行气解郁和补气血、益神明;补血活血组也参与了行气解郁的调节,益肾养肝组也参与了补气血、益神明的调节。②消癥散结组和育阴养肝组的调节作用可概括为精、气、血三补,补血活血组侧重于对免疫-循环系统的改善作用,清热解毒组则通过作用于 T 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维持机体“免疫-炎症系统”的平衡。③益气健脾组表现为对药物、脂质、糖、激素、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等多种物质代谢过程的调节;育阴养肝组主要参与脂质、糖、蛋白质和激素等物质代谢过程;清热解毒组则主要对核苷酸和激素的代谢过程产生影响。④相对于在以上环节协同发挥的扶正作用,在缓解癌症病理改变方面,5 个功效组对细胞周期等功能的调节作用可概括为祛邪作用。⑤全方侧重于体现 FBRP 整体的抗肝癌潜能,各功效组则强调各功效组在“免疫-炎症系统”平衡、多种代谢途径调节,尤其是神经系统调节中各有侧重的作用特点,2 种网络分析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结论

复方鳖甲软肝片具有抗肝癌潜能。各功效组的核心靶标群均参与了对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炎症-免疫系统”失衡、神经系统异常、物质和能量代谢失调等相关通路的干预,同时,也作用于与各自功效密切相关的通路群。一方面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干预细胞周期,以消除对机体不利的因素,另一方面对神经系统功能、物质和能量代谢等发挥正向调节为主的改善作用,以推动机体恢复动态平衡,这与复方鳖甲软肝片中医组方“标本兼顾、消补兼施”的理论相契合;还提示了 复方鳖甲软肝片可能具有对癌细胞的直接作用和改善肿瘤微环境等间接作用,凸显了复方鳖甲软肝片干预“炎-癌”恶性转化轴的综合作用,为复方鳖甲软肝片临床重定位治疗肝癌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数据基础。

内容摘自:张彦琼,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24):11-22.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