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法师与慈航菩萨:信仰的力量
慈航法师与慈航菩萨:信仰的力量
2024年11月,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的“中华一家 从心出发”第二届侨僧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在厦门鸿山寺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菲律宾、澳大利亚、越南、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佛教界代表、华侨居士及专家学者参与。活动期间,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本性法师在论坛上讲述了慈航法师坚守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
慈航法师:近代佛教改革的先行者
慈航法师(1895—1954),福建建宁人,俗姓艾,字彦才,号继荣。他的一生,是践行“教育、文化、慈善为佛教三大救命圈”理念的一生。
17岁那年,慈航法师在家乡出家,师从自忠和尚,并在九江能仁寺受具足戒。此后,他开始了长达六年的闭关阅藏生活,深入研习佛学经典。这段经历不仅奠定了他深厚的佛学基础,也塑造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
1928年,慈航法师受邀担任安庆迎江寺住持。在这里,他积极推行僧伽教育改革,创办了“迎江佛学院”,并亲自授课,培养了一大批佛学人才。他还倡导僧人学习现代知识,开设了国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打破了传统佛学院只重佛学的局限。
1931年,慈航法师随太虚大师访问东南亚,此后在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创办了南洋佛学院,为南洋佛教培养了大量人才。1948年,他应台湾中坜圆光寺妙果长老之邀赴台,主持创办了台湾第一所佛学院——台湾佛学院(即圆光佛学院前身),为台湾佛教的现代化发展开创了先河。
慈航菩萨:慈悲救度的精神象征
在佛教中,慈航菩萨(又称慈航大士)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象征着无边的慈悲和救苦救难的精神。她手持三宝玉如意和清净琉璃瓶,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随类应感,普救众生。
慈航菩萨的形象,体现了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她不仅在佛教中受到尊崇,在道教中也被视为重要的神祇,展现了中华文化中不同宗教间的相互融合与影响。
信仰的力量:从历史到现实
慈航法师与慈航菩萨,虽然分属历史人物与宗教象征,但他们都体现了佛教慈悲救世的精神内核。在当今世界,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第二届侨僧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中,与会者们围绕“中华一家 从心出发”的主题,深入探讨了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活动通过主题晚会、青年交流中心揭牌、论坛等形式,展现了佛教界在新时代的活力与担当。
正如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在致辞中所说:“侨居海外的高僧大德,既是海外侨胞的心灵守护者,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佛教慈悲和平教义的友好使者。”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慈航法师所倡导的“教育、文化、慈善”理念,以及慈航菩萨所象征的慈悲精神,正在以新的方式影响着世界。
从历史到现实,从个人到群体,慈航法师与慈航菩萨的故事,展现了信仰的力量如何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当今世界,这种力量依然在推动着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