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生态修复:石家庄的新发展引擎
滹沱河生态修复:石家庄的新发展引擎
曾经干涸的滹沱河,如今碧波荡漾、白鹭齐飞,成为石家庄新的景观长廊。这条全长588公里、流经石家庄205公里的“母亲河”,经过大规模生态修复,不仅重现生机,更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从干涸到重生:生态修复工程显成效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滹沱河曾一度断流,河畔植被稀少、土壤沙化严重。2017年起,石家庄市启动了总投资180多亿元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分三期对黄壁庄水库以下的109公里河段实施系统修复。
工程采取了多项措施:通过清淤、疏浚、防护等措施提升防洪能力,使主河槽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施水利防洪、生态绿化、水质提升等系列工程;在主城区段“扩河为湖”营造连续大水面,其他河段则通过溪流串联水面,形成湿地型河流。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经过修复,滹沱河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修复工程形成水面2922公顷,新建绿地10289公顷,生态修复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滹沱河沿岸成为热门打卡地,城市轨迹、明曦湖公园、光影水秀等景观吸引大量游客。
更令人欣喜的是,滹沱河已成为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据统计,栖息在这里的鸟类已达220种,每年候鸟迁徙季停留的鸟类数量达上百万只,其中包括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黑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生态修复不仅改善了环境,更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滹沱河沿岸的太平河城市片区被规划为“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引领区。京东(正定)智能电商结算产业基地等项目相继落户,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正定县,滹沱河生态修复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塔元庄村发展起休闲农业,吸引京津地区的游客前来观光。在太平河城市片区,学府路跨太平河桥的通车进一步畅通了区域交通循环。
示范意义: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的成功实践,展示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这一案例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滹沱河的绿色之变,不仅为石家庄构筑了新的景观长廊,更为城市绿色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这一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展现了生态修复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