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管理现状令人担忧,这些误区你还在犯吗?
高血压管理现状令人担忧,这些误区你还在犯吗?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35-75岁成年人中,超过1/3的人患有高血压,但其中只有不到15%的患者接受治疗,仅有5%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反映出高血压管理现状的严峻性。
高血压,这个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疾病,正在悄悄威胁着国人的健康。由于其初期症状不明显,许多人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导致在管理上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高血压是“老年病”,年轻人无需担忧
事实上,高血压已悄然年轻化。从1991年到2015年,18-39岁人群中的高血压病例显著增加。年轻人如果长期熬夜、过度饮酒、精神压力大,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误区二: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许多高血压患者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高血压会悄无声息地损害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定期监测血压,及早发现并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误区三:降压药副作用大,能不吃就不吃
一些患者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不愿意服药。实际上,降压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利远大于弊。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带来的危害,远超过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误区四: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
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恢复正常,便自行停药。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停药后血压很可能反弹,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压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持续服用,不可随意增减药量。
科学管理高血压,这些要点要记牢
定期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每周监测。血压超过130/80mmHg应密切关注,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健康生活方式: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
遵医嘱服药:一旦确诊高血压,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不要轻信保健品能替代药物治疗。
重视并发症:高血压可引发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
高血压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认知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遵医嘱服药是控制高血压的两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