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地舒单抗9个月后拔牙遇阻,专家详解MRONJ风险与预防
注射地舒单抗9个月后拔牙遇阻,专家详解MRONJ风险与预防
一位68岁的骨质疏松患者在注射地舒单抗9个月后需要拔牙,却遭遇多家医院的婉拒。这个案例引发了关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的讨论。本文将通过这个真实案例,为您详细解析地舒单抗治疗与口腔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牙科手术。
病例回顾
九月前
68岁的王女士(化名)因为骨质疏松而皮下注射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60毫克)。六月前(注射地舒单抗3个月后)
患者出现牙痛,需要拔牙,来门诊咨询。医生建议,若非紧急或特别严重的情况,一般建议在注射地舒单抗6个月后再考虑拔牙,监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可为拔牙提供参考意见[1]。三月前(注射地舒单抗6个月后)
患者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示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过低(52.6 pg/mL),故建议患者暂缓拔牙,3月后复查。
近期复查血清CTX为281.7 pg/mL,接近绝经前女性的平均水平300 pg/mL[1],可以考虑拔牙了。但王女士跑了多家医院的口腔科,医师们都不肯拔牙。一位医师说:“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后五年内都有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风险,你一定要拔牙,后果自负!”
什么是MRONJ?
MRONJ是一种抗骨吸收药物(如地舒单抗、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等)、抗肿瘤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等引起颌骨坏死的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患处肿胀,牙齿疼痛、松动和脱落,皮肤或口腔黏膜窦道形成,颌骨暴露,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3]。
MRONJ最早见于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和肿瘤骨转移的患者。近年来随着地舒单抗的广泛应用,也有此类MRONJ的报道,但其发病率很低。相关资料显示,骨质疏松患者连续使用地舒单抗3年、5年、10年,其MRONJ发生率分别为0.04%、0.06%、0.44%。
骨质疏松患者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后出现MRONJ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口腔卫生状况差、合并疾病(如牙周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因素外,主要是因为长期持续使用地舒单抗,不仅会过度抑制患者的骨重建过程,而且会抑制其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从而导致患者在拔牙等手术后受损骨骼和黏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2-3]。
如何预防MRONJ?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骨质疏松患者接受抗骨吸收治疗,利(降低骨折风险)远大于弊(颌骨坏死等并发症)[4],因此不能因为抗骨吸收药物可能会出现MRONJ等不良反应而拒绝使用。一项包含7808例60~90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患者连续使用地舒单抗36个月,腰椎骨密度增加9.2%,全髋骨密度增加6.0%,椎体、髋部骨折风险分别下降68%和40%[5]。
那么,骨质疏松患者如何来预防地舒单抗引起的MRONJ呢?
首先,要戒烟限酒,注意口腔卫生,并定期接受口腔检查和必要的预防性治疗,如拔除预后不良的牙齿、修复不合适的义齿、控制口腔内感染等。如近期有计划接受拔牙、种植牙、根尖手术、牙周手术等牙科手术,则应暂停使用地舒单抗,待术后创面修复后再考虑使用。
其次,要注意避免长期盲目使用地舒单抗,以免过度抑制骨骼重建而诱发MRONJ。在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前,患者应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如其骨转换水平过低(CTX小于100 pg/mL),则应适当延后(如3个月)使用[6]。我们曾经检测了111例患者接受地舒单抗治疗6个月后的骨代谢标志物,发现有28(25%)例患者的血清CTX水平低于100 pg/mL。
第三,由于长期停用地舒单抗,可导致患者骨质丢失加快、骨折风险增加,加上不及时处理病灶牙,也可使感染加重而诱发颌骨坏死,因此不能因为“注射过地舒单抗”而拒绝拔牙。地舒单抗的有效抗骨吸收作用时间平均为6个月,在部分患者中可达9个月,但很少超过12个月。
第四,如患者在接受拔牙等牙科手术后,出现牙齿松动、疼痛、肿胀,或溃疡不能愈合、存在分泌物,则应考虑颌骨坏死的可能,需及时去口腔科就诊,并接受相应治疗措施,包括控制感染、去除死骨、修复伤口和使用成骨药物特立帕肽等[2-3]。
小知识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3]
骨质疏松患者如有以下七种情况之一,则应及时到口腔科检查治疗。
投稿地址 | heer897@163.com
题图 | 站酷海洛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查看):
[1]边平达.听医生说骨质疏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马燕华,王覃,李静,等.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M].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4(5):544-551.
[3]天津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天津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骨质疏松治疗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问题的专家共识[J].天津医药,2023,51(9):897-903.
[4]Kuroshima S,Sasaki M,Murata H,et al.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like lesions in rodents: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da-anlysis[J].Gerodontology,2019,36(4):313-324.
[5]Cummings SR,Martin JS,Mcclung MR,et al.Denosumab for prevention of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J].N Engl J Med,2009,361(8):756-765.
[6]Marx RE, Cillo JE Jr, Ulloa JJ. Oral bisphosphonate-induced osteonecrosis: risk factors, prediction of risk using serum CTX test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7 Dec;65(12):2397-410. doi: 10.1016/j.joms.2007.08.003. PMID: 18022461.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