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米酵菌酸!广东多人中毒死亡,这些食品千万别吃
警惕米酵菌酸!广东多人中毒死亡,这些食品千万别吃
2024年7月,广东省连续发生3起因食用过期食品导致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共造成3人死亡。这一系列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特别是对于米酵菌酸这种致命毒素,我们需要提高警惕。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种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剧毒物质。这种细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本身并不可怕,但其产生的米酵菌酸却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即使在120℃下加热1小时仍能保持毒性。
米酵菌酸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24小时,初期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症状。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医学上还没有针对米酵菌酸的特效解毒药,只能对症治疗,一旦毒素到达各脏器,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危及生命。
哪些食品容易产生米酵菌酸?
椰毒假单胞菌最容易污染以下三类食品:
谷类发酵制品:如河粉、粿条、发酵玉米面、酸汤子、吊浆粑、醋凉粉、凉皮等。
变质的鲜银耳和木耳:尤其是长时间浸泡的木耳,更容易滋生这种细菌。
发酵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选购正规产品:购买上述食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认真检查产品标签和保质期。
控制泡发时间:尤其是木耳、银耳等食材,不要长时间浸泡,最好即泡即用。如果需要提前泡发,应放在冰箱冷藏,并控制在2小时以内。
保持厨房卫生:储存食品时要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定期检查保质期,避免食用霉变或变质食品。
注意食品状态:在制作谷类发酵制品和薯类制品时,应勤换水、保持卫生,确保食物无异味产生,发酵过后及时烹饪食用。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时就医,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的频发,提醒我们必须重视食品安全,尤其是对于容易产生这种毒素的食品,更需要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确储存和合理食用,可以有效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