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新突破,冠心病治疗迎来曙光
替格瑞洛新突破,冠心病治疗迎来曙光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陈绍良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ULTIMATE-DAPT研究,为冠心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该研究发现,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PCI术后1个月采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相较于传统的12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显著减少了临床相关出血风险,而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风险。
替格瑞洛: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突破
替格瑞洛是一种环戊基三唑嘧啶类(CPTP)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与传统的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如氯吡格雷)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非前体药,替格瑞洛无需肝脏代谢激活即可直接起效,与血小板P2Y12 ADP受体可逆性结合。这种作用机制使得替格瑞洛在停药后能快速恢复血液中的血小板功能。
PLATO研究结果显示,替格瑞洛治疗12个月在不增加主要出血的情况下,较氯吡格雷进一步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复合终点事件风险达16%,同时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达21%。基于这些优势,国内外多个指南已将替格瑞洛列为一线推荐用药。
ULTIMATE-DAPT研究:开创治疗新标准
ULTIMATE-DAPT研究是一项由陈绍良教授团队牵头的国际多中心研究,来自中国、巴基斯坦、英国及意大利等4个国家58个大型心脏中心参与。研究纳入的患者中,中国人群占比超过80%,但亚组分析显示,研究结果在中国人群及非中国人群中具有一致性。
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置入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后,使用1个月的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后,替格瑞洛单抗治疗可以降低出血事件,同时没有增加心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
- 研究结果提示,这种治疗方案在非中国人群中同样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传统疗法的局限与新方案的优势
传统的DAPT方案虽然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会显著增加出血风险。而缩短DAPT疗程又可能导致缺血事件的增加。这种两难困境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替格瑞洛单药治疗方案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多项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新方案的优势:
- T-PASS研究显示,PCI术后<1个月的DAPT后使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1年主要研究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DAPT组,主要获益来源于出血事件的减少。
- GLOBAL LEADERS研究、TWILIGHT研究和TICO研究等也证实了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在减少出血风险方面的优势。
未来展望
ULTIMATE-DAPT研究结果的公布,不仅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更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突破性发现有望改写现有临床指南,优化PCI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据统计,2023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总病例数已达163万例。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保费用支出,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同时,该研究在国际顶级期刊的发表,也显著提升了我国心血管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治疗贡献了中国智慧。
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更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